在利馬坐巴士的另類體驗
每到一個地方作深度旅遊,我都會盡量成為當地的一員:作本地人的打扮、吃本地人的食物、喜歡以地人的身份進入那個地方去體會生活。在秘魯首都利馬,跟當地人一起擠巴士、小巴,是華人口中相當危險的舉動,為我來說卻是安全、有趣而多采多姿的體驗,值得推介。
利馬的道路設施並不能應付愈來愈多的汽車,致令交通擠塞的情況頗嚴重,GPS顯示最快二十分鐘可抵的路程,若是小巴(當地人稱為microbus)還好,現實中只是延長至五十分鐘;若是走特定路線的大巴士,有時要坐一個半小時才到!在車路上與行人路上都感覺秘魯沒甚麼規矩,基本上就是「見路就行」及「行得快好世界」。
可是這種慢慢搖到目的地的乘車經驗,卻因著小販、賣藝者及乞討人而豐富有趣起來。有一次近黃昏時,我享受了一趟有樂器演奏南美音樂的旅程,整個人得以放鬆下來,所以我跟秘魯人一樣把零錢放入賣藝者的口袋。另一次大約中午時分塞車厲害,一小時過去巴士都不怎麼前進,乘客開始鼓譟的時候,有賣雪糕的捧著發泡膠箱上車來兜售,嗜甜的秘魯人不少光顧了,人也下了火氣!
在利馬的乞討人則多會帶著一袋零食尤其糖果上巴士,向車上的人高聲說出自己的經歷,只聽懂少許西班牙語的我,理解到他們主要是提到自己正在面對甚麼困難,家裡有多少成員需要養育,希望博得乘客們的同情。幾乎在每一程車上,我都見到秘魯人掏出零錢給乞討人,卻很少取回糖果或食物。這種資源互補、伸手助人的行為,我看在眼裡是相當感動的。
車停在燈位處時,私家車司機和各種乘客亦可選擇觀賞雜耍表演。這些表演者一般比較年輕、靈活,喜歡三兩個人出動,選擇路口較寬、交通燈轉燈需時較長的地方,做上近一分鐘的表演,博取打賞。十二月至二月的暑假,街頭似乎更熱鬧了——這種演出考青年人的創意、技藝和鍛鍊,實在是不錯的暑期工!
坐公共汽車除了能感受到秘魯人的慷慨外,還見到他們不計較、種族融和的一面。有次我坐上一輛小巴,漸漸載滿乘客後變得很擠擁,然後有個黑人女生上車,站了一會兒,在她面前坐著的白人男生主動表示可替她保管手袋,說著便如朋友般把她的手袋放在自己的大腿上,對望和笑了一下。他們兩個陌生人沒有交談,各自塞著耳朵聽音樂,那份關愛卻令我看在眼裡,甜在心裡。
我認為,秘魯有行乞、賣藝和販賣小東西的空間,讓窮人有機會生存下去,可能抑制了搶劫案的發生。同時訓練到人的口才及才藝,又娛樂大家,甚至消減怨氣,真是多贏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