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青洲山上
有些人,可以每天跟家人同桌吃飯,這是一種福氣。有些人,因為生活時間表的問題,只可間中跟家人吃飯,這也是值得珍惜的。但是,也有些人,一生被精神病困擾,有些需要長期住在醫院或院舍,有些因為病徵影響跟家人的關係,有些嚇怕了家人而被家庭排斥或遺棄,對於他們來說,跟家人吃一頓飯,可能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有時甚至遙不可及。
最近一齣名為《青洲山上》(Hill of Ilha Verde)的電影,由張經緯先生執導,正正闡述了精神病患者與家庭間之複雜事情。電影故事發生在澳門,由一位十四歲少女曉曉在學校寫的一篇「我的家庭」開始。曉曉的父母離異,因此她在單親家庭中成長,不幸地媽媽是一位重性精神病患者,其精神狀態反覆不穩,時而在廚房拿着菜刀無故揮動,時而離家出走找她的家人。曉曉的爸爸再婚,有另一家庭,又從事社團生意;哥哥則搬離家庭,跟女朋友一起居住,在娛樂場工作;剩下曉曉與精神病患者的媽媽相依為命,年紀小小的曉曉,已經擔負起照顧媽媽的重任。
有一次,媽媽終於離家出走了,曉曉在澳門市內到處尋找,表現徬徨無助,又聯絡了祖母、爸爸的現任妻子、哥哥以及在學校工作的表姐社工,希望得到媽媽的消息。曉曉找不到,原來媽媽走到青洲去,那是澳門半島的一座山崗,那裡給她留下了不少家人的回憶。後來,曉曉和哥哥回到家裡,看見媽媽正在廚房預備晚餐,媽媽還反問他們去了哪裡,為甚麼那麼晚才回家。之後,是這電影中我感到最動人的一幕,曉曉跟媽媽和哥哥聚在一起吃晚餐,大家保持沉默,不發一言,這難得的共聚時刻,非常珍貴,得來不易。大家那麼久才能一起吃飯,為甚麼不把握時間多些傾談分享呢?想深一層,原來一家人在一起,雖然未必有太多話題,但那種互相支持的感覺,往往是盡在不言中的。
家庭的重要性,在所有精神病患者的人生中,是不容忽視的。在病患者的康復過程中,家庭的支持能產生正面作用。相反地,假如病患者跟家人關係不理想,家人對病患者產生敵意、有過度的情感介入和批評意見,便有較高精神病復發的機會,影響復原過程。沒有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更應該珍惜家人團聚的時間,因為這是一種特別的緣份,不是必然的事情。
• 作者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