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斟字酌】對調主語和賓語詩句
期數
3738
刊登日期
2015.10.09
作者
秦 思
主曆
主曆 2015 年 10 月 11 日
《秋興八首》其八 杜甫
昆吾禦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渼陂。
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彩筆昔曾干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這是一首備受爭議的作品,討論焦點多集中在「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這兩詩句。評論者說,杜甫怎會這麼寫?不該寫成「鸚鵡啄餘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才合語法麼?
從語法角度來評論一篇散文,這一點也沒錯。
不過,大家可記得,我在寫「雲想衣裳花想容」時曾說過,散文的句子一般都要嚴格依循語法。可是詩詞,特別是絕詩和律詩,由於它們的字數和句子數目都有所限制,若每一個句子都須那麼規行步矩,就一定不可能成為好詩。因為作者必須盡量把自己心中要抒發的意念或圖象,寫進那麼受限的篇幅內,就不能如散文般依語法規則來寫了。
杜甫在撰寫《秋興》其八時,刻意以反常的語調來寫,不是他的語法差勁,實則他是刻意這麼寫的。
若他墨守語法,便會寫作「鸚鵡啄餘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然而這樣子寫,詩句的重心便在於敘述鸚鵡啄香稻和鳳凰棲碧梧這兩回事;但詩人在這裏要表達的,卻是要突出地描寫這裏的「香稻」和「碧梧」,是跟其他地方的「香稻」和「碧梧」截然不同。因為這裏的「香稻」粒是鸚鵡啄食後所餘下來的,而「碧梧」枝則是鳳凰在此長期棲身過的。
看!多神妙!杜甫把詩句中的主語和賓語位置對調,便有如弄魔術般,讓自己心中的詩境突出地呈現在讀者眼前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