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父關注主教會議

期數
3739
刊登日期
2015.10.16
主曆
主曆 2015 年 10 月 18 日

(天亞社訊)雖然十月四日召開的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沒有大陸主教與會,但面對中國複雜的社會牧靈現況,全國各地神職人員對梵蒂岡討論以家庭為主題的這個會議非常關注,並希望能汲取會議成果。

據中國民政部今年六月發布的「二零一四年統計公報」,國內離婚率已連續十二年逐年遞增。離婚人數持續走高,從一O年的兩百六十七萬餘對,增加至去年的三百六十三萬餘對。

這數據反映的社會現狀,中國天主教徒也不能倖免。就像在天主教大省河北的獻縣教區,何井河神父曾為一個堂區做統計,近一成教友家庭有婚姻問題,「雖然總體來說信教的離婚率還是低於沒有信仰的人,不過十分之一已算是嚴重」。

一位教會法專家對天亞社說:「在國內閃婚、閃離的現象常見,按民法離婚很容易,有的一刻鐘就可以辦下離婚證書。這種草率的離婚現象,衝擊著教友的信仰,也挑戰了牧者的工作能力,面對這種現象,很多牧者沒有辦法,不知道如何處理。」

在南方服務的伯多祿神父也認同離婚問題嚴重,不過指出更合乎現實的,是「壓根就沒結婚,只是住在一起,有了孩子後,男的離開,由女的帶孩子,這樣的事多了」,並且還有婚外情等問題。

問題根源和教會關顧

在江蘇省服務的保祿神父對天亞社說,在他們那裡,婚外情是更普遍的問題。他歸咎於與社會道德喪失和家庭觀念單薄有關。

他續說,教友在遇到婚姻問題時,多會請教會幫助,但當然也會有個別教友不聽教會的勸導。一般老教友家庭會比較好些,「新教友家庭對此的重視程度不是很高,受到社會上的負面影響多一些」。

他認為,教區裡有夫婦懇談會等活動,能夠切實幫助一些教友的婚姻。不過,範圍還不是很大,因為能夠參加的夫婦還是少數。

伯多祿神父曾修讀心理學,這兩年他主要利用這門知識從性教育、婚前及婚後輔導三方面幫助教友,但他坦言沒有一個統一平台去處理,難以工作。

這位大陸神父說,另一方面教會也要負上責任,像牧者沒有做好婚前準備及調查工作,教區或堂區沒有提供婚前學習課程,沒有教導準夫婦有關教會對婚姻的訓導。

除了面對離婚的感情衝擊,教會傳統婚姻觀及辦理婚姻無效手續,也增加當事人甚至其家人的痛苦。

何神父對天亞社說,在河北當地,「老教友只知道結了婚就不能離婚,所以離了婚的一般就不進堂了,甚至連父母也不領聖事了」。

不過,他說:「七十前的基本還遵守這老規矩,八十、九十後都不管那事,很多只是父母強壓著不離婚,但他們的婚姻其實已經是死的,只是為了教會規矩自己過自己的。」

至於辦婚姻無效程序,由於歷史上的政治原因,過往國內沒有教會法庭,這些手續交由香港教區代理,直至近年由於數量太多,加上文件傳遞或聯絡當事人有困難,已不能再為有著近千萬信徒的中國教會承擔這工作,使得積壓個案有增無減。

婚姻無效個案積壓

山西省新絳教區武俊維主教對天亞社說,目前最迫切的問題是教友與無信仰者在得到教會豁免限制後,在教會內合法結婚後,又因種種原因離異,這樣的婚姻想得到解除,必須上報教廷,這個太不容易,可能三年或四年都下不來。

據悉,近年已有約五位大陸神父獲得教會法博士學位,十多位獲得碩士學位,可暫時緩解困難。

此外,教廷近期公布了教宗方濟各的兩道手諭:《主耶穌溫和的審判者》和《溫良與慈悲的耶穌》改革婚姻無效的訴訟程序,文件並非贊成解除婚姻,而是加快有關的審理程序。

何神父表示,簡化程序是應該的,特別是中國有的很明顯婚姻無效,但就是求不下來,有的要用上兩、三年時間審理,教友沒法等就違法再婚了。

保祿神父指出,國內教會與境外仍舊有一些溝通的不便,「如果能夠放權給地方主教,或者在慈悲年中放權,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漫長的等待,對等待解決的教友家庭來說,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另一方面,前述的教會法專家指出,過往國內大多數教區缺乏人才去辦理這事,所以很多本來可以解除或宣布無效的婚姻,卻被耽擱,沒有及時處理,造成負面影響。有的信友因著民法離婚之事,被停聖事,甚至丟掉信仰。

他說,如今簡化了程序對中國教會確實帶來很多方便,「無效婚姻個案不需要再經過二審法庭來判決。因為國內很少有二審法庭,有的教區連一審法庭都沒有,絕大部份個案都要遞交到羅馬聖部審批,這樣既花時間,又費錢財」。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