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諾貝爾獎得主致敬
期數
3739
刊登日期
2015.10.16
主曆
主曆 2015 年 10 月 18 日
中國研究員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引起中國社會的廣泛關注,亦使她某程度上成為受人崇拜的英雄。
撇開這些花邊新聞,屠呦呦多年來所從事的青蒿素治療瘧疾藥物的研究確實極為重要,而當中更具意義的是,這種藥物來自中國傳統中草藥,是使用一種從大自然提取的天然成份。
到底這藥物應否得到如此推崇,一直備受爭議,但是從大自然中找到基本成份,然後加以研究和發展成藥物,本身就是高度重要的工作。即使得不到公眾的關注,但這個發展天然藥物的突破成果並不會消失。我們更會進一步提問:如果大自然能夠提供這些重要的成份,那麼世上現存的大量物種和生命體,不也應當得到關懷嗎?
數十年來,環境學者一直指出世界上許多尚未研究的課題、被忽視了的無數物種,或許能成為惠及醫療行業的藥物成份,為某些疾病帶來治療方法。但另一方面,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國家安全或者其他目的而進行大肆破壞自然環境,往往導致一些不見經傳或者不為人知的物種遭受淘汰。
如果不被人認識或者了解的東西受到破壞,那麼一些未知的可能也會隨之而消失,而發現新知識的機會也隨之失去。如果屠呦呦的研究發現需要被慎重看待,傳統中草藥也必須受到保護,而小宇宙、昆蟲生活以及獨特自然環境的發展也該受保護,從而確保天主的一切奧妙受造物能夠讓人類運用創意,善加利用。
屠呦呦是自一九五七年以來第九位華裔中國公民獲得諾貝爾獎。他們的成就遍及物理、醫學和化學,又有一位在文學方面,而最備受爭議的是和平獎。
二O一O年,《零八憲章》發起人之一的劉曉波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當時中國並不接納這獎項殊榮;劉曉波雖然在世界舞台上的知名度因而有所提升,但在國內卻被判囚。
諾貝爾獎頒授的目的是為提升生命價值,是為表揚獎項背後所帶出、那些愛護及培育整個環境的固有價值。讓我們為固守這些價值的得獎者致敬!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