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火燃荊】共飲此爵

期數
3739
刊登日期
2015.10.16
作者
譚錦榮
主曆
主曆 2015 年 10 月 18 日

在今日社會中,你或許曾經參加過「試酒會」,在眾多同類的洋酒中品評出自己的喜好,並從中學習一些嚐酒的知識。我從來沒有參加過「試酒會」,但朋友告訴我食用葡萄和釀酒葡萄的分別。從這些分別中,我體會到品嚐一杯葡萄酒背後的學問及樂趣。這包含了一份形質的改變,使我聯想到生命的皈依及蛻變!

在本主日的福音中,載伯德的兩個兒子雅各伯和若望希望主耶穌答允他們的要求。他們雖然是在門徒中最接近主耶穌的,但他們似乎仍未明白主耶穌先前第三次預言自己的苦難。因此,他們要求主耶穌:「賜我們在你的光榮中,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谷十36)。其實,這兩兄弟是希望在將來默西亞的光榮中尋求一份安全感;故此,他們希望能得到默西亞座前的高位!然而,坐在領袖的右邊及左邊是一份權力及威望的記號:「上主對我主起誓說:你坐在我右邊,等我使你的仇敵,變作你腳的踏板」(詠一一零1)。雖然,主耶穌已提及有關祂的再來:「將來人子在他父的光榮中,同諸聖天使降來時…」(谷八38);但是,雅各伯和若望似乎未明白主耶穌所指「光榮」的真正意思!然而,主耶穌並沒有責備他們的冒失;相反地,卻為他們指出所需有的條件:「你們能飲我飲的爵嗎?或者,你們能受我受的洗嗎?」(谷十38)

在舊約,「杯爵」是隱喻天主給予某人的「祝福之杯」:「上主,你是我的產業,是我的杯爵」(詠十六5);但很多時候,卻是「憤怒之杯」:「爵杯已經握在上主的手掌,裝滿了起沫而調和的酒釀,他已倒出,要地上的惡人們喝,還要叫他們飲盡杯中的糟粕」(詠七五9)。因此,能否飲此爵是代表首當其衝地接受了天主對罪的審判。但是,主耶穌在這裏卻在問門徒是否願意與祂聯合在一起接受這份「救贖性的苦難」。

試想想:我們整個基督徒的生活便是走進這個「救贖性的苦難」,我們是藉著與主耶穌同死而與祂結合,為能在祂內得享新生命。這新生命要求我們不斷死於舊我,並能全心依靠上主!人在面對自己的軟弱和不足時,時常會用一些方法來掩飾:合理化事件、壓抑情緒、固執己見、流言蜚語…等。可是,只有我們能承認並接納自己的不足和軟弱,並能以開放的心懷包容他人時,我們的生命才會改變,新生命才會出現。

雖然,雅各伯和若望均正面回答了主耶穌:「我們能」(谷十39);但是,他們其實仍未完全明白,直至在哥耳哥達發生了的一切後,他們才完全明白這刻所問的是甚麼。當主耶穌被釘在十字架時,在這猶太人的君王兩旁的,就是那兩位凶犯。同時,亦只有悔改的那位才能進入天國:「我實在告訴你:今天你就要與我一同在樂園裏」(路廿三43)。

「我們能」好像是展現自己能力、才華、潛質的機會。今日社會的意識形態均將人的價值建基在人的能力上;因此,質素好便是能力高、辦事效率高!可是,真正的生命價值並不在乎他所做的是甚麼,而在於他的存在。人的存在是天主的恩賜,天主在愛內創造世界、天地萬物、及人類。因此,人的存在便是反映出天主的愛及美善。雖然,人在成長中受到世物不少的衝擊;可是,天主的眷顧卻從來沒有離開人類。因此,當人能接受真實的自我時,天主的恩寵便能傾注在人心之中,治療人心的創傷,使人能回復被造時的美善。因此,當人用「我們能」來肯定自己時,主耶穌卻指出:「誰若願意在你們中間為首,就當作眾人的奴僕,因為人子,不是來受服事,而是來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性命,為大眾作贖價」(谷十44—45)。因為,主耶穌降生成人不是為追求自我的榮耀,為能滿足自己的虛榮;反之,祂所做的一切均是為滿全天父的旨意,便是為使人能從祂的典範中,分享回歸之路,好能與主契合!因此,祂在十字架上愛的犧牲便是對我們作出一份愛的邀請:不要為自我而生活,應為他人而生活,藉著互愛的服務,重整人性的尊嚴。如此,我們便能明白主耶穌所說:「我飲的爵,你們必要飲⋯⋯但坐在我右邊或左邊,不是我可以給的,而是給誰預備了,就給誰」(谷十39)。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