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培育工作看教友傳教

期數
3739
刊登日期
2015.10.16
作者
梁詠霞
主曆
主曆 2015 年 10 月 18 日

「傳揚福音不是神父、修女的工作?他們讀過書,受過專業培訓!現在又多了終身執事,更加是教會的生力軍!」

「教友傳揚福音?得!堂區有這麼多熱心教友,由他們做就好了。」

「我都想傳揚福音,但都不知怎樣開口。」

「我試過向人介紹耶穌,但說多兩句,那人已經表示『多謝晒,唔駛客氣!』」

「有同事曾問我關於人生、耶穌、教會的事,我努力想起之前學過的知識,可是說多兩句,同事再追一兩條問題,我便開始愈講愈亂,之後,同事便沒有再問我了。我真後悔錯失了這個分享信仰的機會。」

在堂區生活及培育課程時,接觸一些教友,他們常有以上的心聲。

有些教友雖然知道自己有傳福音的使命,可是發現自己認識太少,原來信仰認知只停留在兒時主日學,或是領洗前的慕道班。他們前來「進修」希望認識自己所信的,於是去宣講所信的。當中,他們發現過往只是「聽」道理,甚少自己去「講」,即使在教會的小團體中,也害怕發言,所以,當他們向沒有信仰的家人、朋友、同事分享信仰時,便既驚又怕。

有些教友則表示害怕「講耶穌」,因為他們覺得教會有很多規條,自己也是一知半解,對耶穌的認識更是支離破碎,當有人問及,就只好生吞活剝以往的知識,想起什麼就說什麼,對信仰沒有一點系統的認識。

有些教友的信仰就是與生活分割了,彌撒的一小時是屬於天主的,由天主「話事」,其餘一百六十七小時,就是由自己「話事」。在生活中,活不出信仰的味道、身上沒有丁點羊群味。與人分享信仰,就是與人分享一個書本中的神、冰冷的耶穌。而不是分享一個真實地與他相遇、憐憫他、為愛而甘願受苦的耶穌。教友自己也沒有意識耶穌與他同行、一起生活,旁人不感受到他「被救贖」的喜樂,於是就失卻了尋求生命、上主的熱誠。

所以,教友在培育自己的信仰時,既要認識、反思聖言及教會的教導外,更加要祈禱、學習靈修,意識天主與自己、眾人同行;宣講福音並不容易,在團體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走信仰的路,大家就可互相扶持了。

最後,有些教友更認為傳教使命只屬於神職、修道人和熱心教友,「平凡教友」如果仍參與主日彌撒已經很不錯了。其實,梵二後,教會再反思自己的使命,強調傳揚福音是所有基督徒的使命,凡領洗的教友就肩負這個「先知、司祭、君王」的職務,而《教友傳教法令》更指出「一切基督徒都負有一項高貴的使命:為使上主救人的訊息到處為所有人知曉、接受。」(法令3)在此,勉勵所有教友接受這份高貴的使命,耶穌以祂的一生履行了這使命,祂更帶同祂的門徒,吩咐祂的追隨者到普天下去,讓更多人認識祂救贖所有人的喜訊。教友身份就具有最大的好處,因為可以走到生活中的某個角落,去接觸那些未認識這喜訊的人。

你願意回應這高貴的使命嗎?又如何裝備自己呢?

 

  • 為慶祝梵二大公會議《教友傳教法令》和《教會傳教工作法令》頒布五十周年,教區將於十一月十五日下午二時半時於石硤尾聖方濟各堂舉辦講座;十一月二十二日下午六時於主教座堂舉行感恩祭。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