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火燃荊】主,讓我看見!

期數
3740
刊登日期
2015.10.23
作者
譚錦榮
主曆
主曆 2015 年 10 月 25 日

對於準備退休的人,他們對未來的生活或許會感到徬徨,因為他看不見前路。他們雖然未必要為物質生活擔憂;但是,在「自我價值」的肯定上,他們似乎感到失去了依靠!因為,他們很多時候將「自我價值」建基於工作的成就上。因此,在沒有工作的日子,他們也許會有一份「空虛」的感覺。雖然,坊間亦有為退休人士預備了不少活動或學習機會;但是,這一切是否能填滿這份「空虛」感?為一些退休人士仍是未知之數!那麼,如何能協助他們看得見未來呢?

在本主日的福音中,描述主耶穌從耶里哥出來時,遇到一位乞丐。這是祂前往耶路撒冷旅程的完結,且已接近耶路撒冷。在旅程開始時,主耶穌在貝特賽達也治好了一位瞎子;但那次經驗中,主耶穌是漸進式的治好他;但是,在這刻接近旅程的尾聲,主耶穌卻在瞬間而完全地治好了這位瞎眼的乞丐巴爾提買。如此,透過這個治病的經歷,聖史馬爾谷將主耶穌的旅程作了一個框架,為表達祂願意治好門徒們心靈的失明。雖然,主耶穌在旅程上已不斷的教導他們;但是,直至這刻,他們仍未完全明白:主耶穌是誰?為甚麼要跟隨祂?其實,直至主基督的復活,他們的心目才真正的打開,並有能力為主基督作見證!試想想: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上,會否也有盲目的地方?我們或許感到前路茫茫、或許不知道為誰辛苦為誰忙,或許感到孤單無助!然而,誰能幫助我們呢?

「耶穌和他的門徒及一大群人,從耶里哥出來的時候」(谷十46),這是群眾到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的情況:人群擁擠著主耶穌,熱熱鬧鬧地充滿著節日的氣氛;相反地,巴爾提買卻孤單、冷清地坐在路旁(谷十46)。這是一種十分強烈的對比,但巴爾提買並沒有灰心,他有意地坐在路旁,為能得到過路人的施捨、得到一點憐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亦有不少有需要的人渴望別人的支持,我們會否作出回應呢!可是,當他聽說是主耶穌時,他便立即作出反應:「耶穌,達味之子,可憐我吧!」(谷十49)巴爾提買是在馬爾谷福音中,唯一直呼主耶穌的名而得到治愈的人;同時,這亦是第一次稱主耶穌為「達味之子」。這裏,除了指出主耶穌為達味的後裔外,為猶太人卻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就是天主許諾的繼承者,這位默西亞君王能重整達味的王朝、以色列能統治直到永遠:「當你的日子滿期與你祖先長眠時,我必在你以後興起一個後裔,即你生的兒子:我必鞏固他的王權…他的王位直到永遠」(撒下七12–13)。同時,其中一個許諾就是默西亞來臨時,他會治好瞎子的眼睛:「盲人的眼將由幽暗晦暝中得以看見」(依廿九18)。誠然,巴爾提買實在知道誰是主耶穌;因此,他才喊叫:「耶穌,達味之子,可憐我吧!」

這份懇求通常是指向天主的:「上主,我的體力衰弱,求你憐恤我;上主,我的骨骸戰慄,求你醫治我」(詠六3);也許他比那圍繞著主耶穌的人知道得更多!其實,當人自以為個人能力可以處理一切事務、克服各樣困難時,他們對主耶穌的依賴便會減弱;相反地,若人自知能力有限、自身的欠缺,他們便會加強對主的信靠。正因如此,當巴爾提買表達他的渴求時,卻遇到不少的阻礙:「有許多人就斥責他,叫他不要作聲」(谷十48)。

但是,這種冷酷的反應卻換來了主耶穌的憐憫,且作出很多治療的行動。試想想:我們曾否因為別人的意見、選擇、立場不同,而拒絕讓他們接近天主?正如,主耶穌並沒有親自與巴爾提買對話;反之,祂邀請了他身邊的人與他對話。作為基督徒,我們應把握任何機會,讓近人接觸天主,藉此讓他們的生命得到成長、皈依的可能!

「瞎子就扔下自己的外衣,跳起來,走到耶穌面前。」(谷十50)「扔下外衣」是徹底捨棄舊我,渴求新生的表現;這好比基督徒領洗時死於舊我,而在基督內得到新生:「如果你們聽過他,按照在耶穌內的真理,在他內受過教,就該脫去你們照從前生活的舊人⋯⋯穿上新人,就是按照天主的肖像所造,具有真實的正義和聖善的新人」(弗四21–23)因此,耶穌要求他表明自己的意願:「你願意我給你做甚麼?」(谷十51)主耶穌也問過雅各伯和若望同樣的問題(谷十36),但巴爾提買所要求的並不是個人的尊榮,而是在天主許諾中生命的重整:「師傅!叫我看見!」(谷十51)

由於巴爾提買如此熱切的信德,使他藉著主耶穌的恩寵能立刻看見:「去吧,你的信德救了你」(谷十52)。他亦為自己所得到的恩寵作出回應:「瞎子立刻看見了,就在路上跟着耶穌去了」(谷十52)。

誠然,生命的整合並不能單靠個人的能力,更需要的是與天主恩寵合作,好使我們能以屬靈的眼光,欣賞天主創造的美麗、讚美祂的全能及至善!主,讓我看見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