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業政策漠視持續發展

期數
3708
刊登日期
2015.03.13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3 月 15 日

農業政策方面,政府現正就新農業政策進行公眾諮詢,建議包括設立農業園、成立「農業持續發展基金」、協助農民增值、深化本地農產品的市場推廣及建立品牌等等。筆者一直支持本地農業,當然仔細閱讀整份諮詢文件。事實上,諮詢文件也只得五十二頁,還附以不少例子,所以也很快可閱讀完。

其實,有關農業政策諮詢已很久沒有推出,但市民對諮詢反應並不熱烈,相信與諮詢文件並沒有太多新措施有關,而更令人失望的是,對於這一兩年市民關注進口食物安全的擔心並沒有回應,在世界各地及內地,「糧食自給率」已是一個極普遍採用的指標去穩定糧食的供應及回應進口食物安全的問題,根據長春社二○一三年的數字,上海把糧食自給率定在55%、武漢是68%、北京則是30%。香港以二○一三年計算,種菜農地有298公頃,蔬菜自給率只有2.0%,與內地指標相差甚遠,所以香港在糧食供應方面極被動。民間團體已提出在香港落實這個指標多年,但在今次的新農業政策卻隻字不提。

不在這個諮詢文件提及這個指標是可以理解的,因提出糧食自給率後,就要處理農地供應,在文件中,也揭示了農地的大量流失,由一九九五年總耕地面積2,070公頃減少至二○一三年的七百二十九公頃,截至二○一三年荒置農地則有約3,794公頃,總耕地在不足二十年,流失了三份二。新農業政策並沒有提出甚麼措施去回應農地嚴重流失;當然,政府可回應農地不是全都是官地,也有不少是私人擁有,在香港這個自由經濟體,要尊重市場操作,所以政府對農地供應不能有所作為。

但事實又不只這樣,文件中也提及政府對土地用途使用權是有規管,《1991年城市規劃(修訂)條例》生效後,政府法定規管權包括鄉郊用地,而城規會也設有諮詢程序,但城規會的諮詢程序從來都不為公眾廣泛得悉,就著新界東北發展在城規會的諮詢如是,以下兩項最近蕉徑的大型發展申請正在接受公眾提交意見,但讓公眾得悉諮詢的途徑卻乏善可陳,只能在城規會網頁找到。

根據三月九日獨立媒體報導,蕉徑位於古洞南,是香港少數還擁有大片農田的地方包括很多活躍耕作的農地,這兩項大型發展包括興建國際學校,興建低密度豪宅,如申請獲批准,更直接減少本地農田,這些大型發展工程申請正正每天靜悄悄地威脅本地農業生存。

新農業政策諮詢文件中,有提及為受影響農户復耕,但在缺乏農地下,復耕只是個不能兌現的承諾,所以筆者建議落實糧食自給率以確保政府在農地保存有更積極角色,新農業政策的諮詢期將在三月三十一日結束,請大家都踴躍提交意見,向政府清楚表明香港需要真正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政策。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