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從聖體聖事默觀耶穌的慈悲
在舊約中,天主是無形無像的,以色列人相信一旦見了天主,人便會死亡;而為他們而言,天主的形像是審判者,天主有無上的權威,是可敬畏者,在天主面前人是顫慄不安的。但在聖詠103篇中說:「是祂赦免了你的各種愆尤,是祂治愈了你的一切病苦,是祂叫你的性命在死亡中得到保全,是祂用仁慈以及愛情給你作了冠冕。」而天主的慈悲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體的真相;天主如同父親,如同母親,由於從心底牽動著他們對兒女的愛,而揭示了自己的慈愛。
而聖詠147也說:「祂醫治了心靈破碎的人,也親自包紮了他的傷痕⋯⋯,上主將謙遜的人扶起,將蠻橫的人貶抑於地。」所以天主對人類的這份愛是從內心深處自然湧流出來,滿懷慈愛與憐憫、寬仁和慈悲。由此看來,天主的面容就是充滿愛、慈悲、憐憫、寬恕。
而天主父的這個面容,充份地表現在耶穌身上。若我們注視耶穌和祂慈悲的目光,我們便體驗到至聖天主聖三的愛。耶穌被父所派遣的使命,就是要把天主愛的奧秘彰顯無遺。聖若望在福音中明認「天主是愛」。這份愛如今在耶穌整個生命成為可見的,可觸摸的。祂本身無非就是愛,白白交付的愛。耶穌與前來尋找祂的人建立獨一無二的關係。耶穌所行的神跡中,尤其在罪人、窮人、邊緣者、病人、受苦者面前,都是慈悲的教導。耶穌一生的行動,就表示了祂對人類的慈悲:在治愈病人時,在復活死人時,在行奇跡時,甚至在山中聖訓時,都表現祂對人的慈悲之心,耶穌透視祂所接觸的人的心,並回應他們心底的需要。祂特別利用了三個比喻:亡羊、失錢、浪子(參路十五1-32)來顯示上主的寬恕、憐憫及慈悲。
耶穌憐憫寬恕的面容,特別顯示在十字架上,祂為了愛我們愛到底,甘願被出賣,被交付,甚至被釘死。而這愛的最高峰,每天都藉著彌撒聖祭顯示出來。彌撒聖祭是耶穌救贖奧跡的延續,每一次的彌撒聖祭再一次提醒我們耶穌為愛我們而甘願犧牲,自我交付。所以聖體聖事就是我們生活的中心,讓我們參與基督為我們所受的苦難,成為祂的同伴,為救贖世界而不斷付出自己。藉著默觀在祭台上的耶穌,我們被派遣到世界去,而因著與祂的合作,使我們不得不再將全世界藉著祭獻重新交付給祂。這個生生不息的循環成為救贖的動力,也成為我們生活的動力。所以彌撒聖祭及聖體聖事是我們生命中不能或缺的元素;我們愈深入在聖體聖事內,我們就愈經驗上主的慈悲,也就愈能有那份熱忱將祂的慈悲在我們生活中顯現出來,使更多的人體驗上主無限的愛。
-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溫國光和黄潄芳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