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南美教會 朦朧的感覺和印象
中南美洲絕大部分國家是天主教國家,教堂隨處可見,教徒得享宗教自由,熱心的亦不在少數。因此我決心要到中南美每一處地方去參與當地的彌撒,感受宗教信仰氣氛,以及看看各地神父慈祥的臉容。總結經驗,有兩處地方給了我深刻的印象。
第一處是秘魯。在利馬,我被當地天主教華人團體熱誠接待,得以住在若望廿三世學校的一個角落,協助籌辦活動,也順道享受堂區生活。在這個聖方濟各堂堂區內,我見到華人教友非常熱心、投入,而秘魯教友都很友善,我每次參與彌撒,都接收到他們對我發出的溫暖微笑。最難忘一次,秘魯教友當中有家族因著父母親的死忌,請求神父在彌撒中特別紀念他們。全家族的人都穿戴整齊、隆重,沒有哀傷,而是高高興興地紀念著祖先對堂區、對家族所作的貢獻,同時為家族的興盛、康泰而獻上感恩。這讓我深深感受到,秘魯人如何把堂區視為第二個家,選在彌撒中、主愛內讓全家族團聚,這比起純粹吃一頓飯有意思多了。
在秘魯國內除了首都利馬以外,我亦到過其他城市,例如Arequipa、Cuzco的大教堂參與感恩祭。Arequipa的大教堂非常宏偉壯觀,用色特別,身處其中有種異常寧靜的感覺,我尤其記得那次跪下來祈禱時,真正感覺到「基督的軛是柔和」的。那次的講道亦教我發現,原來教會的道理早已深植我心,即使我的西班牙語只有初級,都聽得懂神父八成的講道內容——可能因為教會的道理不外乎是「愛」、「犧牲、「放基督先於一切事情」、「不要過於投入世俗」等等。天主教教會的普世性,除了禮儀的相通以外,其實文字和道理都是相當接近而教人易於吸收的。
第二處難忘的是古巴。古巴實行共產主義,究竟這個國家是否容許教會存在?有沒有發生政府打壓基督宗教的事情?結果到達古巴,我發現很多個城市的教堂不是封閉著(可能平日吧),就是被荒廢或改變了用途,例如首都夏灣拿一所美麗的方濟各教堂已變成音樂廳,只作表演場地。在這所教堂外向古巴街坊打聽,才得知在哪兒可以參與主日彌撒,還有不太確定的彌撒時間。抱著半懷疑、即管碰運氣的心態,第二天早上跑去那教堂,真的參與了九點彌撒!我份外珍惜機會地投入祈禱,還跟主祭神父打招呼,確認了他並不是來自古巴,而是來自哥倫比亞,知道教宗方濟將於9月20日到訪古巴。
我估計古巴是不容許修院或神學院存在的,亦即是沒有人可以成為修生,學習和修道成為神職人員的,神父都要靠中南美洲其他國家輸入。至於宗教政策,我不了解,卻因著一次難得的街頭閒聊而略知一二。有天我慢慢行走於遊客區到處張望,有一個貌似基督教傳道人的女士接近我,問候我之餘竟也問候中國內地的教會狀況。她讓我知道古巴的基督新教如內地教會一樣,以家庭教會方式生存,參與聚會的都是要通過弟兄姊妹介紹的。這位女士亦回應了我關於在港灣邊看見基督徒公開大唱詩歌讚美主,會不會受到騷擾還是完全被容許的問題,她表示政府並不干預這些事情,只是不能擁有看得見的教堂或聚會場地。
相比起古巴,南美洲其他國家都相對自由,信仰氣氛以至教友的情感都較為輕鬆、開放和明顯。我喜歡南美人快樂歌唱、不拘謹、重視全身心投入參與彌撒的那份態度。回想起來,其實我自己的堂區內菲律賓姊妹每星期都呈現同樣的狀態,為什麼我們華人不能學學她們,拋開束縛,快樂詠讚,以行動去體現和愛惜我們擁有的信仰自由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