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鐸區正委會合辦講座

期數
3742
刊登日期
2015.11.06
主曆
主曆 2015 年 11 月 08 日

(本報訊)新界東北總鐸區關社組聯席與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十月十一日於沙田聖本篤堂舉辦講座,探討新界東北發展議題,講者指農業和城市發展應取得平衡。

講者之一、方濟會陳滿鴻神父說,教徒可以透過歷任教宗的訓導反思新界東北發展議題,他強調「教會支持以人為本的發展,農業亦應受保護」。

談到新界東北農戶受到鄉郊發展影響,陳神父指若望廿三世在六十年代的《慈母與導師》通諭中,已關注到新興國家過份依賴城市建設及工業去脫貧,形成不平衡的發展趨勢。

他又說,本篤十六世提到「有機演進」(Organic Evolution)的概念,這概念本來用於神學及禮儀的發展,但也可以應用在土地上,「教宗看的世界不是靜止,整個社會及教會都在不斷發展,而任何發展都要基於本來的模樣而加以改良」,摧毀原有一切再從頭開始的改變不是發展,而是破壞。

「新界東北發展稱不上是發展,而是破壞,是地產項目」,陳神父指新界東北項目以經濟效益為先,沒有尊重本來的文化及生活方式,得益的是擁有土地的地產商。

他指教宗方濟各今年六月發表的《願祢受讚頌》通諭「則更集中將人對大自然的愛提升到靈修上」。

另一講者、中文大學未來城市研究所副所長姚松炎教授指出,「土地公義能使人度應有的生活」,他提醒政府規劃發展時,應秉持永續發展和以人為本的理念,且先動用官地,以及被棄置的工業或商業用地。他鼓勵「香港人不要絕望,但要自我充權,讓下一代仍可享受大自然」。

姚松炎出選的區議會置富選區,另一候選人為朱慶虹。

對於有與會者問及香港仍能否發展農業,姚松炎回應時指出「香港有頂尖的農業技術,有土壤肥沃的農地,問題是農地被地產商囤積多年,毫無產出」,而在政府的登記冊上,有二百多個農夫正等候復耕,同時香港荒廢農地面積卻高達三千八百多公頃。

講者之一、坪輋村民李葆恆提到早年不少內地難民定居於新界,向原居民租用土地務農,興建寮屋居住,營造自給自足的農村生活,但自從政府宣布發展新界東北後,很多地主寧願丟空土地卻不肯給村民續租,而政府則漠視村民合法居住的權利。(葉)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