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生‧活】投資
神父在上年的神學課程介紹過「解放神學」,這是近代一個以拉丁美洲為主,提倡以積極參與行動的方式,來幫助社會上弱勢社群的神學思想。我們與拉丁美洲,不論是地理上,還是社會背景上,也好像相距很遠,而且那裏政治色彩很濃。不過解放神學提醒我們,天國的起點就在現世,其臨在是在人心的變易。當時在拉丁美洲,因為文化習慣,有一些反基督精神元素令人很自然地接受。
最近,我偶然在網上看到一段財經新聞(公教報也有報導),又讓我想起「解放神學」的積極精神來。美國標準普爾早前公布,推出一個名為「標普五百天主教價值指數」,這個指數以標普五百為準,根據美國主教團二OO三年訂定的的投資綱領,剔除了當中涉及色情、幹細胞研究、武器製造、童工等業務的企業。據報導說,經此篩選,於本年七月底計,五百家企業中有四百四十八家被包括在這個指數內。原來在這個有代表性的五百家企業名單上,有一成以上不符合上面所列的標準!而且按九月四日公教報的報導,還有意見認為新指數應再剔除一些影響環保的企業。
或許你會想,這種國際性指數還是離我太遠。其實國際性的投資已成為香港人生活的一部份,打工仔差不多人人都有的強積金便是一例。不知不覺中,你我的投資可能已不經意的助長了一些自己不想見到的事情!這是一個很好的提醒。投資,不單是個人為財富增值的事,不要只想升、跌、前景等問題,還要嘗試了解項目和企業的社會幅度。說來容易,實行起來並不簡單——相信很多投資者未必會詳細研究自己投資的企業,而且問題可能是結構性的。我們可能需要多些如「標普五百天主教價值指數」的資訊或選擇。可能這方面還有很大空間可發展,不過沒有這類資訊,也不代表在投資選擇上甚麼都做不了。試想一下,有些行業很明顯違反了基督精神吧?
上倫理神學課時,讀過一點《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其開首「我們這時代的人們,尤其貧困者和遭受折磨者,所有喜樂與期望、愁苦與焦慮,亦是基督信徒的喜樂與期望、愁苦和焦慮」。正道出我們跟不知在何處的他們,是連繫起來的。作為基督徒,應常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反思。祈求天主帶領,改變自己的行為,影響團體,積少成多,一點一點把身處的文化改變吧!
- 本文作者為聖神修院神哲學院
「神學普及╱證書課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