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童」路的障礙
父母皆期望子女健康快樂成長,亦期望子女長大後可自立生活。因此,不少父母從子女出生後,便花盡心力、心思去培育子女。近幾年透過個案及小組工作接觸不少家長,他們都面對照顧孩子及時間分配的困難,遇上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孩子時,管教上更倍覺力不從心,無從入手。最近曾舉辦一個支援讀寫障礙孩子的家長小組,與家長們的分享及相處,令我想起關子凱醫生曾以陪伴兒子跑一場障礙賽作比喻,說出教養讀寫障礙孩子的心聲。
人生中有很多事情未能掌握及控制,父母根本沒有辦法掌管子女的明天。做父母的總希望一代比一代優越,但自家孩子卻因有讀障問題,屢教不懂,那份挫折和失望,足以令人崩潰。脾氣過後,又會感到自責、內疚。故常有家長提到自己躲在一角垂淚,當中苦楚無人明白。要打破這個困局,便要明白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長真正的理解和體諒,不是因為孩子想偷懶、找藉口,而是孩子確實在學習上遇到重重障礙。家長的接納和理解,甚至做到易地而處,便能從孩子的角度,掌握怎樣給予孩子有效和適切的幫忙,也使自己的壓力得以放鬆。再握得緊,也需要有勇氣在適當時候學習放手,如此,才能有氣有力陪伴孩子跑完這場障礙賽。
再者,家長面對教養孩子的挑戰時,他們的心境都會直接影響親子關係及管教成效。家長能夠有積極的人生觀,心存感恩,常懷希望,也就更容易對孩子有更多的包容和接納,有能力陪伴孩子走過艱難的歲月。在困難時期若能抱著一線曙光,不但有助面對面前短暫的挑戰,並會成為繼續燃點積極面對困難的光亮。
的確,每個孩子都擁有獨特的潛能與特質,是上主賜予家庭最珍貴的禮物。家長可透過不同的學習工具或方法輔助孩子發展,因材施教,家長真誠的支持及鼓勵,是一種源源不絕的成長原動力。
父母陪伴孩子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寶貴的。最後,想與大家分享一句說話:「當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往往是他們最需要愛的時候。」願天下父母都一同以愛、體諒及包容,與孩子手牽手、肩並肩跨越「童」路的障礙。
明愛家庭服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