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通識】圖書館戰爭

期數
3742
刊登日期
2015.11.06
主曆
主曆 2015 年 11 月 08 日

※   適用於新高中通識教育科──
      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單元三:現代中國
      單元四:全球化

 

二O一九年,日本政府為了箝制人民思想,制定了「媒體良化法」,新出版書籍必須經過審查才能面世。一群堅持文字思想自由的人們,武裝自己與良化機關進行戰爭,誓死守護圖書館……

電影《圖書館戰爭》的小說版早於二OO六年出版,狂銷四百萬冊,更榮獲第三十九回「星雲賞」日本部門長篇作品獎。這是屬於日本女作家有川浩的一個天馬行空的幻想──她大膽設定二O一九年,「閱讀」已不再是人類的自由權利。為了捍衛人類閱讀自由,圖書館一方面保存「禁書」,另一方面編制武裝組織「圖書隊」以抵禦良化機關的攻擊。雙方展開連場戰役……

為了捍衛閱讀自由,竟然要打仗,是否超現實、天方夜譚?且看看現今的人類可否自由地「閱讀」──有些國家的當權者控制教科書的編撰、操控書籍的出版、限制網上發布資訊的權利,有些國家的人民甚至需要「翻牆」,才可獲得需要 /想知的資訊……現今的香港亦逐漸不能倖免,人權和自由受到侵害──新聞機構和新聞工作者不時受到襲擊。市民的個人資料被隨意轉售,以作其他用途。在雨傘運動後,更出現一些具爭議性的拘捕行動……

既然「媒體良化法」是惡法,為何不在法例諮詢階段,提出反對,並作出修訂?電影中「圖書隊」長官說過:「不合理的法例也能通過,是因為人的冷漠,以為事不關己!」當我們各家自掃門前雪,當我們不努力指出惡就是惡,當我們以為自己尚未受到傷害……好像「溫水煮蛙」一樣,好人的過度沉默,可以讓壞人做盡所有的壞事。教宗方濟各在宗座勸諭《福音的喜樂》中,指出「教會對於奮力爭取正義,既不能、也不該置身度外。所有基督徒,包括他們的牧者,都被號召為建設更好的世界發聲。」

教會社會訓導指出:公民本著良心,沒有責任服從違反道德律、人權或福音的政權命令。因為這些法律本身已失去其存在價值,而淪為壓迫人民的工具。「圖書隊」為了守護自由的未來,只有正面迎戰。「圖書隊」的徽章上的圖案別具深意:洋甘菊──喻意苦難中的力量。已打開的圖書──代表守護人民正在閱讀的圖書。未打開的圖書──表示他們所守護的,已經不只是已存在的文字,而是尚未出現的「思想」……

電影《圖書館戰爭》讓我想起教宗方濟各在最新的通諭《願祢受讚頌》,提出的核心問題:「我們希望留給那些後我們而來的人、正在成長的孩子們一個怎樣的世界?」雖然香港島的地形與青蛙相似,但我們是時候要醒悟,不要再讓天主交給我們管理的世界敗壞下去!

 

教會指引
《和平於世》通諭、《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願祢受讚頌》通諭、宗座勸諭《福音的喜樂》

延伸閱讀
《圖書館戰爭》中文版小說,作者:有川浩,出版:台灣角川書店(2006)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