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火燃荊】天涯盡處
人面對死亡時會有很多不同的反應,但大多數人均會有點害怕!因為,死亡為人帶來一份不明確、人不能掌握死亡之後的生命!當然,我們從信理上相信人有永恆的生命,亦知道只要我們跟隨主基督,我們最終會與主結合;但是,沒有人能完全確定這份結合的終極出現。我們只有懷著希望,勉力修德,為求自身作好準備,進入永生的福樂!
事實上,當主耶穌為我們在十字架上作出了愛的犧牲時,祂已為我們確定了「與主結合」的途徑。祂邀請人進入祂的逾越奧跡之中,藉著與祂同死,必然與祂一同復活,而得永生。但是,這份邀請並不是在主耶穌復活之後,而是在祂降生成人、在傳教生活中,早已向門徒及眾人講述了!
「在那些日子裏,在那災難以後,太陽將要昏暗,月亮不再發光,星辰要從天上墜下,天上的萬象也要動搖。」(谷十三25)主耶穌用以上的圖像象徵天主對造反城市或王國的審判;然而,這為我們又有甚麼意思?一方面,主耶穌是對耶路撒冷及聖殿的毁滅給予一個象徵性的寫照。因為,為猶太人而言,聖殿就是宇宙的縮影。因此,星辰及星座均會被繡在聖殿的會幕上,而七燈檯則代表太陽、月亮和五個已知的行星。由於聖殿是宇宙的中心、天地的交融處;因此,它的毁滅會是宇宙秩序的激變!然而,主耶穌的預言在公元七十年實現了,耶路撒冷在羅馬人手中被移平,舊約的盟約祭獻也永久地被廢棄了!但另一方面,馬爾谷所指的卻是主耶穌的苦難:「到了第六時辰,遍地昏黑。」(谷十五33)
其實,馬爾谷已一早提議視聖殿為預示主耶穌的奧跡、是天主寓居人間的新而確定的居所。主耶穌肉體的死亡預示了世上聖殿的毁滅;當時出現的「昏暗」,好像在創造時的一切也失效了(創一14—18),這指向世界的末日:「在那一日,天要轟然過去,所有的原質都要因烈火而溶化,大地及其中所有的工程,也都要被焚毁。」(伯後三10)其實,為馬爾谷,這些不同層次的意義是互相緊扣:主耶穌的苦難,舊的盟約時代已經結束、聖殿隨著最後動盪而在歷史的舞台上謝幕!但是,主耶穌卻為我們帶來新希望!
從靈修的角度而言,這正是我們跟隨主耶穌所必經的階段;當我們在信仰的光照下跟隨主耶穌,最終必然要求我們作出終極的「捨棄」。這份「捨棄」就是完全「降服」於天主的旨意之中。所謂「降服」,就是一份靈性上的死亡,將自己完全交付於天父,為能承行祂的旨意。如此,我們的思、言、行為便在主的愛內,且為聖神所推動而行,為能光榮天主!如此,藉著主耶穌寓居在我們內,祂將統御一切:「人要看見人子帶着大威能和光榮乘雲降來。那時,他要派遣天使,由四方,從地極到天邊,聚集他的被選者。」(谷十三26—27)因此,這份靈性生命的體會可為肉體生命的未來作出準備。因為,人子的來臨除了展現在教會內,亦會實現於最後的時間。那時,一切惡勢力將會被征服,而全能的主基督將在光榮中出現,帶領一切被揀選者進入祂的光榮之中!
誠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備受試探:扭曲蒙塵的社會價值、似是而非的意識形態,均使人容易失落天主的恩寵。當人過份追求個人的滿足、或過份着意個人的感受,很容易會變成「個人化」,只以為自己的選擇、自己的需要為最重要而忽略了其他人。故此,在屬靈生命的追求上,人便因對天主愛的回應而甘願放棄自己,在這份自我捨棄中,藉著天主恩寵的傾注,使人心得以改變而與主契合。當精神生活得到滿足之後,人亦不會懼怕肉體生命的得失!
這些「被揀選者」便是在面對困難、考驗、挑戰,仍然全心忠信於天主的人。由於這些苦難從主耶穌在苦架上開始,世世代代在教會內仍然延續存在,直至世界的終結。因此,我們在生活中亦應如同他們一樣忠信於天主;雖然,永生為我們是在現世經驗之外,但憑著信德,我們仍能確信在主內愛的共融。我們更應懷著望德堅忍等待:「至於那日子和那時刻,除了父以外,誰也不知道,連天上的天使和子都不知道。」(谷十三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