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在淡定中展現熱情

期數
3743
刊登日期
2015.11.13
作者
蕭綺熙
主曆
主曆 2015 年 11 月 15 日

我記得寄住於哥倫比亞Pereira一家庭內的期間,某天黃昏我在拍日落照時被鄰居Mauricio看到,他跟我聊起天來;後來獲邀請到他家裡喝咖啡,互相交流。Mauricio提到他五歲便開始玩單車,非常投入地玩,到現在三十多歲則在挑戰急速俯衝(downhill cycling)的玩法,近兩年開始參加比賽,獲得些許獎項。他說他是幸福的,從小便愛上一項至今仍叫他有激情的活動。然後他突然轉向我問道:「你呢?你對甚麼充滿熱情?會是教學嗎?」

聽到這種提問,我先是呆一呆,然後失笑,向Mauricio表示:「對不起,我們的文化是不講『熱情』的,我實在需要一點時間思索才能回應這難題。」我問自己,教學於我是甚麼,我的答案是工作,工作與熱情不同,前者比較理性務實,做起來不會心花怒放,而且談責任多於談享受。然後我回溯,人生裡我最快樂的時光,莫過於閱讀時,可是這靜態的活動似乎難以呈現熱情。在電光火石間,我腦海閃出兩年前在馬來西亞,半夜與友人攀登神山時,在四千米左右的高度被狂風吹拂,心跳在這種拉扯之間達至(估計有)每分鐘一百二十下,我那時覺得自己有點接近死亡,卻感覺死於當刻是無憾的,因為我正在幹我喜愛的事。Mauricio聽到我分享這個彷彿透露了我的熱情所在的經驗,就點頭表示有同感,他騎單車衝下坡是高度危險的玩意,每次都覺得刺激,而且萬一出意外也覺無遺憾。

以上的對話片段於我來說是異常深刻的,原因有二,一是跟出名熱情奔放的拉丁美洲人認真地談論「熱情」,是第一次,亦是不可多得的機會;二是這衝擊了我反思自己的人生態度,亦帶來了改變的可能。在旅途上不少來自西方國家的旅者,都會向我說笑(有時只是暗示)拉丁美洲人的熱情浪漫另一種說法就是「懂得溝女」,享受生活就是「懶惰」,活在當下就是「毫無計劃」。為了不受這種偏見影響,我嘗試用心觀察和誠心與本地人交流,發現這些笑話都有幾分真實,令我相信自己在拉丁美洲生活下去的話,需要相當「看得開」:不能執著甚麼。

若然拉美人佔的是一個「率性和活在當下」的極端,主流的香港人佔的就是「效率和規劃」的另一極端。身處拉美文化當中,這種分野給我特別深的感受,因為我喜歡事情得以控制的性格,受到了挑戰。我觀察到香港人容易挑剔,還過於拘謹,確然是端莊有禮兼做事又快又好,卻失了率性而為的天真;而且我們喜歡談時間管理和擬訂行事曆,總是記掛著下一次要怎樣做,下個月要如何過。可能因為社會給我們的恐嚇太多,要時時刻刻都居安思危,早早為未來籌劃,因而忘了活在當下,擁抱眼前人和享受生命每一刻的快樂。「放低未來活於現在」是我回港後嘗試改變的方向,不是甚麼都不計劃,而是重視當下的情緒和狀況,隨機遇、隨感受轉變和調整計劃。這就是我微調了的「執著」。

至於熱情,我仍在拿捏如何投入和享受。有趣的是,在這次長途旅程之前,我每天的行事曆都填得滿滿的,擁抱精采生活,相當熱情地生活;回港後我不願再如此忙碌,表面上似乎是對生活失去了熱情,實際上卻是我更專注於自己喜歡的事,例如運動、享受與家人相處和投入教學生活。步伐慢一點,似乎更能沉澱出生命的況味——這可能是上主希望我能享受的一份比較淡定的熱情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