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廷天文學家辦活動
(天美社訊)教廷的天文學家以嚴謹治學態度研究天文現象,體現教會支持科學,他們最近亦舉辦活動,促進信仰與科學彼此交談。
聯合國定本年為「國際光年」,慶祝光及其科學新技術,在梵蒂岡天文台工作的耶穌會天文學家為此展開一系列活動,讓伊斯蘭教徒、外教人及天主教徒彼比交談,並證明信仰與科學並沒有牴觸。
耶穌會芬神父(J. Funes)現任教廷天文台主管,亦是研究銀河系的學者,他促成伊朗大使館與教廷於一月十三至十五日合辦工作坊,探討「天文學於基督宗教及伊斯蘭教中的角色」。
芬神父:天文學聯繫世人
芬神父一月九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所有人可謂擁有同一個月亮、太陽及其他星宿,故太空與天文學可以是眾人相遇及交談的最佳共通點。「這亮光同時照耀基督徒、穆斯林及無信仰者。」他說。
「光在宗教及文化裡尤為重要,並不限於科學及科技層面。」神父指陽光及月光是計算時間、編撰日曆及確立日禱晚禱節奏的基礎。
上述工作坊讓不同宗教的學者從科學及信仰角度探討天體課題。合辦活動的伊斯蘭教機構代表亦肯定兩宗教昔日在天文學上擁有共同基礎。
活動中,多個神父及堂區培育者亦獲邀到美國亞利桑那州參加一月十九至二十三日的工作坊,這裡是教廷天文學者做實驗最多的地方。
梵蒂岡天文台基金會主席、耶穌會的行星科學家康索馬諾修士(G. Consolmagno)說:「四天活動包括祈禱、反思,以及由教廷天文台科學家分享天文學學問。參加者會聽到頂尖天文學家演講,也會做實驗並到訪美國的研究基地,以及跟參加者分享他們向堂區教友講述教會如何支持科學,尤其是天文學所面對的挑戰及喜悅。」
基金會亦聯同「歐洲南天文台」(ESO)於四月帶領一眾熱中觀星的人士到北智利,在這個觀察天象的最佳之地參與九天活動。
這些天文學家更開設一個名為「天主教天文學家」的網站,網站成員會參與教會項目以支持天文台的工作;亦能於網上收看有關天文、科學及信仰的獨家觀點、影像與對話。
教廷天文學家辦活動
消除公眾誤解 鼓勵探索
教廷天文學家透過上述各種創新活動去消除公眾對教會與科學的誤解,這源於許多人包括天主教徒,不了解教會對於科學探索的立場。
有指大爆炸理論、進化論不符聖經的創造論,教會亦於十七世紀譴責伽利略(G. Galilei)指稱地球圍繞太陽公轉,這些事情都會令大眾以為教會拒絕進步。
正因如此,芬神父、康索馬諾修士及教廷天文台其他職員數十年間不斷到處演講、教學、發布新聞、出版新書及文章,希望糾正這些誤解。
儘管聖若望保祿二世二十年前已承認教會對伽利略是錯誤譴責,但四百年前所引發的衝擊至今仍未能完全修補。
康索馬諾修士經常說,科學是以人的理論去解釋世界如何運作;反之,信仰即是從真理去解釋世界。芬神父則指出聖經並不是科學著作:「它是天主為祂子民、以二千至三千年前的語言而寫成的愛的書信。」
這些教會天文學家相信天文學能打開人的思想心靈,引領他們更接近天主。正如他們透過研究窺看宇宙最邊遠的境界,即數十億計光年以外。
但與天主相遇後,他們猶如耶穌、梅瑟及厄里亞般從山中重返地上,與人分享在山中見證得到的奧秘及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