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週三教理講授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十一月四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當天的要理講授中,教宗談到家庭是學習相互奉獻與寬恕的場所。以下是教宗方濟各要理講授的全文:
親愛的弟兄姐妹,早安!
世界主教會議已於不久前結束,它深刻省思了家庭在教會和當代世界的聖召和使命。這是一項恩寵的盛事。會議結束時與會神長把他們的《結束報告》交給了我。我願意這份文件能公之於眾,好使眾人都能參與這段為期兩年的議程工作。現在還不是討論這份《結束報告》的時候,我本人還得對它進行一番默想。
在這段時期,生活並沒有停止,尤其是家庭生活沒有止步!親愛的家庭們,你們始終在行走。你們已經在具體生活的頁面上不斷寫下了家庭福音的美好。在這個有時會變得缺乏生命與愛的世界,你們每天述說著婚姻與家庭的大恩典。
今天我希望強調這一點:家庭是「訓練相互奉獻與寬恕」的偌大場所;少了奉獻與寬恕,任何愛都無法長久存留。若不奉獻,若不寬恕,愛不會存留,不會持久。在耶穌親自教導我們的祈禱經中,也就是《天主經》中,祂叫我們祈求天主「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祂還加以評論道;「你們若寬免別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寬免你們的;但你們若不寬免別人的,你們的父也必不寬免你們的過犯」(瑪六12,14—15)。若不寬恕,就無法生活,或至少無法活得好,在家庭中尤其如此。每天我們都有彼此對不起的地方,必須記得這些因我們的脆弱和自私所犯下的過錯。但我們應當做的,就是立即治癒我們所造成的創傷,重新建立我們所傷害的家庭情感。若時間過去太久,一切則會更加困難。有一個簡單的秘方可以醫治創傷,化解矛盾。它就是:丈夫與妻子、父母與子女、兒媳與婆婆在沒有道歉、沒有修好之前不要結束一天的生活!倘若我們學會及時請求原諒並彼此寬恕,創傷就會痊愈,婚姻就會強健,家庭就會成為更加穩固的家園,能支撐我們大大小小惡行的衝撞。因此,我們不必發表長篇大論,只需一個愛撫的表達便足矣:僅一個愛撫的表示,一切都會過去,一切都能重新開始。絕不可讓不和結束一天的生活!明白嗎?
如果我們在家庭中能學會以這種方式生活,我們走出家門後也會這麼做,無論我們在哪裡。大家很可能對此持懷疑態度。許多人,包括基督徒在內,認為這很誇張。他們說:是的,話說得漂亮,卻做不到。感謝天主,事實並非如此。實際上,我們正是因為得到了天主的寬恕,我們便也能寬恕他人。因此,在我們每次誦念《天主經》時,耶穌叫我們每天重複這句話。在一個有時沒有憐憫心的社會,絕不能缺少像家庭這樣能夠在其中學習相互寬恕的場所。
世界主教會議重新點燃了我們對這方面的希望:寬恕及請求寬恕的能力是家庭聖召與使命的一部份。實行寬恕不僅挽救家庭免於分裂,也使家庭能夠幫助社會沒有那麽多惡行,不那麽殘酷。是的,每項寬恕的舉動都能修補家庭的裂縫,加固家庭的牆壁。親愛的家庭們,教會始終陪伴在你們身邊,幫助你們把家庭建在耶穌所說的磐石之上。我們不要忘記耶穌在建房比喻前說的這段話:「不是凡向我說主啊主啊的人就能進入天國;而是那些承行天父旨意的人」。耶穌又說:「到那一天,許多人要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因祢的名說過預言,因祢的名驅過魔鬼嗎?但我要向他們聲明:我從來不認識你們」(參瑪七21—23)。毫無疑問,耶穌的言辭如此強硬,目的是喚醒我們,召叫我們悔改。
親愛的家庭們,我向你們保證:如果你們能夠越來越堅定地走真福之路,學習並教導相互寬恕,整個教會大家庭為天主寬恕的更新力量作見證的能力也將愈來愈大。否則,既使我們在宣講時侃侃而談,或許我們也能驅逐某些魔鬼,但主耶穌最終將不承認我們是祂的門徒,因為我們沒有能力寬恕和讓別人寬恕我們!
基督徒家庭確實能為今日社會和教會貢獻良多。因此,我希望家庭在慈悲禧年中能重新發現彼此寬恕的寶藏。讓我們祈禱,使家庭能日益活出修和,建築修和的具體道路,不使任何人因自己的罪債而感到被遺棄。
懷著這個意向,讓我們一起說:「我們的天父,求祢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