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博物館3D》香港公映
以立體效果拍攝梵蒂岡博物館的紀錄片於十一月下旬在香港上映,負責人期望影片能將如同置身其中的經驗帶給全球觀眾。
《梵蒂岡博物館3D》(The Vatican Museums 3D)出品人兼監督剪片過程的拉加尼(C. Lagani)去年底在羅馬接受天美社訪問時說,這次拍攝是個難能可貴的經驗,她亦難忘剪接過程中須忍痛捨棄不少材料,「梵蒂岡博物館實在太大,內裡有許多作品,我們須作取捨」。
經過八天不分晝夜拍攝及以月計的後期製作所剪輯成的這套八十分鐘紀錄片,展示了西斯汀大教堂、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卡拉瓦喬(Caravaggio)、拉斐爾(Raphael)的天花壁畫及畫作,以及梵高(Van Gogh)、達利(Dali)等近代名家的作品;對於曾往訪羅馬的人這些作品也深具吸引力。
拉加尼於二○一四年三月與梵蒂岡博物館館長保盧奇教授(A. Paolucci)會晤並提出這項「前所未有」的計劃——以立體技術將梵蒂岡博物館呈現給未有機會到來參觀的人,她慶幸建議獲認同,「他們相信這計劃是一次將博物館經驗帶到全世界的機會」。保盧奇教授亦有份指導紀錄片的拍攝。
全片以4K / 3D超高清拍攝,占士金馬倫(J. Cameron)執導《鐵達尼號》(Titanic)時也沿用相同技術,讓觀眾有置身其中、親睹藝術品之感。
影片還包括十五分鐘幕後花絮,當中保盧奇教授、紀錄片導演皮爾詹尼(M. Piangiani)及該片攝影指導分享拍攝時的挑戰與成功。而拉加尼對於影片拍攝得置於西斯汀大教堂米高安哲羅的壁畫最感欣慰,「這是非常長時間的工作」,此段影片後期製作已需時四個月。
《梵蒂岡博物館3D》於去年十二月開始於美國各州份劇院公映,並於十一月中在香港公映;有關影片被列為「Arts In Cinema」專題節目下與藝術有關的電影,其餘兩套影片分別為《高第聖家堂》(Sagrada: the Mystery of Creation)及《聖彼得堡藝術殿堂》(Hermitage Revealed)。
西班牙聖家堂
是次上映專題電影的另一個宗教建築,是西班牙巴塞隆拿聖家堂(新哥德式教堂),它是舉世知名的建築師兼現代主義運動泰斗高第(A. Gaudi,又譯高迪)未了的傑作。
建造教堂的構思來自一個虔誠的西班牙機構,他們希望藉此終止人民因工業化和財富增加而開始的「去基督教化」。
修建工程於一八八二年由建築師德爾維勒(F. del Villar)帶領下開始,一年後由三十一歲的高第接替為主建築師,他終其一生參與這項工作,試圖把教堂展現如參與天國禮儀一樣,使得原來新哥德式的設計,烙上他的現代主義風格。
人稱「天主之建築師」的高第於一九二六年去世,他的宣福程序於九二年展開。
聖家堂每年有逾三百萬訪客。它令思慕天主的人們傾倒,沒多少現代藝術品能達到這個境界。
- 取材自天美社 /天亞社資料
- 影片 www.thevaticanmuseumsincinema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