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火燃荊】在困厄中的支援

期數
3703
刊登日期
2015.02.06
作者
譚錦榮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2 月 08 日

近日,有一些教友均分享了一些在疾病中上主的照顧:曾經有一位教友在親人遇到意外受傷時來找我,他們內心非常徬徨,在人力上不知如何是好!我當時對他們說:「將一切交托給上主吧!祂自會照料、誠心祈禱、讓天主的恩寵工作吧!」過了幾天,他們回來對我說:「祈禱後,內心很平安!後來得到的消息,疾病亦未有生命危險。但是,這個經驗讓我學懂如何將生活交托給上主、並信從祂。」因此,我便鼓勵他們多參與平日彌撒、善領聖事、朝拜聖體。天主時常在我們困厄時,賜與恩寵,使我們的生命得到轉化。

在這個主日的福音中,記述了主耶穌進入了門徒的家,並在他們的家中治病:「西滿的岳母正躺着發燒」(谷一30)。伯多祿的岳母的病癥為當時代常有的瘧疾,嚴重時亦會有生命的威脅。同時,由於她臥病在牀而不能履行女性在家庭中款待客人的使命。但是,門徒卻實踐了基督徒面對困難時的回應:「有人就向耶穌提起她來」(谷一30)。雖然,他們仍不知道主耶穌會作甚麽;但他們立即向祂講論了有關她患病的事。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反省到自身生活的經驗:我們很多時候,在面對問題時,會先尋求以「人的方法」去處理問題,而不是在祈禱中辨別,尋求上主的旨意。因此,我們在人際關係上很多時候都會由於不成熟的決定,而產生很多挑戰,令心靈備受傷痛。若我們在重要事情上能先辨別上主的旨意,縱然我們的決定不能完全迎合大眾,但至少我們也能得到心靈的平安!

然而,當主耶穌介入人類的生命時,祂必改變人類的命運,正如祂憐憫了伯多祿的岳母一樣:「耶穌上前去,握住她的手,熱症遂即離開了她」(谷一31)。主耶穌的治療通常都包括一些與病人的身體接觸,這是一種很個人、獨特而安慰的接觸:「握住她的手,扶起她來」。同時,在原文上「扶起她來」亦可譯作「提起她來」,與馬爾谷在描述主耶穌復活時,應用了相同的字源。因此,當我們的心靈被主耶穌所接觸時,天主的恩寵便如同滿溢的水泉傾流入我們的心中,這份愛的賜與必能治愈我們受傷的心靈,並能對天主的慈愛作出回應。其實,這正如靈修生活中的淨煉:我們為了回應天主的愛,甘願將一切障礙消除,並從罪惡及不足中得以淨化,使我們能以「真我」面對天主。

「她就伺候他們」(谷一31),伯多祿岳母的態度可說是使徒生活的典型:她在接受了天主的恩寵之後,便立即作出回應。「服務」的態度不只是一項回應,更是一份主動的參與,主耶穌曾說:「因為人子,不是來受服事,而是來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性命,為大眾作贖價。」(谷十45)因此,當我們接受了天主的恩寵時,並不要自我滿足!相反地,我們應將這份恩寵與我們的近人分享:在家庭中、在群體內、在社會上、最重要的是與教會共同邁向圓滿!

但是,作為基督徒在教會內與主結合、為教會服務,並不單指外在的服務。這些外在的服務雖然很重要;但是,若沒有了內在屬靈的滿全,我們便談不上與主耶穌建立了親密的關係!試看看:主耶穌在祂的傳教生活之後,「就起身出去,到荒野的地方,在那裡祈禱」(谷一35)。在福音中記述了主耶穌在傳教生活曾多次在夜間到荒野祈禱,這行為表達出主耶穌與天父親密的關係、及祂對天父的完全交托。主耶穌並非要為自己在世上建立任何的權勢、王國;相反地,祂透過深切的祈禱,更深體會到群眾的痛苦及需要而作出回應:「祂遂到加里肋亞各地,在他們的會堂裏宣講,並驅逐魔鬼」(谷一39)。為馬爾谷,主耶穌驅魔及治病是祂傳教生活的重要元素,因為藉此群眾生命得到改變。誠然,我們透過主耶穌所行的一切,體會到祂才是我們困厄中的支援!因為祂的聖心時常為我們而打開,包容我們在祂的慈愛中,讓我們能在祂的慈愛中得到生命的皈依!主耶穌正張開雙手,走上前來,握往我們的手,帶領我們進入祂的神秘花園,使我們在祂的恩寵王國中得到生命!

 

圖:天美社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