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灰

期數
3744
刊登日期
2015.11.20
主曆
主曆 2015 年 11 月 22 日

為何天主教之殯葬禮儀沒有「海上撒灰」或「紀念花園撒灰」的安排?

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的逾越奧跡,啓示了基督徒死亡的意義。讓我們基督徒明白了基督已戰勝和克服死亡,即使在基督耶穌內去世,面對「最後逾越」,也只是改變我們存在的方式,「出離肉身,與主同在」(格後五8),迎向「來世的生命」。

一直以來,天主教都主張以土葬的方式安葬遺體。隨著時代的轉變,為適應各地區的情況和傳統,後來教會亦容許火葬,容許為亡者之火化遺體骨灰進行逾越聖祭,把亡者交託在天父手裏。

雖然如此,教會仍然較為主張先為亡者的遺體進行羅馬《殯葬禮典》三個模式之禮儀安排 — 守靈祈禱、出殯祈禱及於下葬場所祈禱(見《天主教殯葬禮儀 》前言,2009)。而下葬是指土葬或火葬。

根據美國天主教主教團二〇一二年一月通訊指,假若亡者教友或其家人選擇以火葬的形式安葬,最理想的做法是安排於殯葬逾越聖祭之後。因為這樣可以為亡者的遺體進行守靈祈禱及出殯祈禱。除了可讓亡者的親友表達與亡者的共融之外,亦讓亡者的遺體藉主禮神父灑聖水和奉香等禮儀,得到莊嚴尊貴的祝聖,才回到天主懷中。

香港土地有限,政府骨灰龕位輪候時間長、費用亦昂貴,加上近年港人申請在海上撒灰的數字不斷上升,因此,政府食物環境衛生署於二〇一二年初起,為市民提供免費的海上撒灰渡輪服務。有亡者家人更認為海上撒灰能讓先人回歸自然。可是,該通訊指出,作為基督徒,我們應尊敬教友遺體的骨灰,如同尊敬其遺體一樣。因為,基督徒由堅振聖事領受聖神的一刻開始,身體即已成為聖神的宮殿。即使死了,其骨灰亦應以珍貴的器皿來盛載和保存,包括在照顧和運送骨灰的過程,以及最後安放的位置亦需要特別留意。亡者的骨灰應該埋葬於墳墓、陵墓裡或者骨灰壁龕內。

教會認為把亡者教友的骨灰撒到海上、空氣中丶在地上或保存骨灰於亡者親友家中都並非尊敬的安置方式。因此,到現時為止,天主教之殯葬禮儀並沒有採用「海上撒灰」或於「紀念花園撒灰」的安排。

然而,面對時代的轉變和社會的各種新衝擊,教會將來應否就有關之安排作出改變?值得我們再深入研究!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