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

刊登日期
2014.06.06

(本報訊)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十二名修讀室內設計高級文憑課程的二年級學生,最近參與戶外大型公共藝術作品展覽,學生期望作品助人反思現今都市生活。

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的「藝綻公園」計劃,五月二十日至八月十九日在中西區海濱長廊(中環段)舉行以「藝.常.樂」為題的藝術作品展覽,展出共十三組公共藝術作品。參與院校包括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設計學系、香港知專設計學院,以及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

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為是次活動創作了四組展品,其中顏健鵬與另外兩名同學設計一張名為「選擇你的節奏」的椅子,他期望作品能引起港人反思及了解生活節奏的重要。

顏健鵬對本報說,構思時曾到現場視察,看到一邊是高樓大廈,另一邊則面向維港,「坐在椅上,你可選擇面向高樓或海,反映個人追求生活的節奏。」

顏的合作夥伴蕭志軒則認為,都市人工作忙碌,早已適應急促的節奏,即使假日也忘記放慢腳步,他希望作品能提醒人留意生活步伐,檢視生活質素。

 

作品引發思考

另一作品「長頸鹿的旅程」,創作者之一的學生梁仲希說,香港城市發展迅速,建築工地隨處可見,以黃色長頸鹿化身工地常見的起重機:「試想像可愛的長頸鹿在城市內出現,『牠』幽默地為城市發展工作,讓人反思如何在環境與發展間取得平衡。」

梁仲希表示,由於展覽在戶外舉行,除展示藝術美感外,選料有一定的局限,更要顧及安全問題,這經驗有助他日後應用於其他設計之中。

參加學生均表示事前的實地考察十分重要,才能把藝術融入環境之中,例如一個名為「月常圓」的作品,設計者黃樹德表示意念來自政府總部的「門常開」及對開的天馬公園「地常綠」,帶出政府與人民的關係。

與黃樹德合作設計的曾艾洛指出,作品以月亮作連結,目的是把一切連結起來,「例如港人與大陸人的衝突、政府與市民的對立等,期望作品能連結彼此失去的關係。」

另一作品「熊.抱」由三名女生以兩隻熊帶出關懷、擁抱的意思。學生周怡靜說,社會出現不同的問題,令人經常活在失意當中,期望以藝術分享快樂,故以不少人都喜愛的熊公仔,吸引觀眾親近「牠」,展現人與人之間的和睦關係。(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