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保祿六世列品真福

期數
3687
刊登日期
2014.10.17
主曆
主曆 2014 年 10 月 19 日

(天美社訊)教宗方濟各表示,先教宗保祿六世以他對基督的愛滋養世人,其慈悲、堅忍、勇毅和喜樂亦催使人們向外福傳。

保祿六世將於十月十九日(本主日)宣福,今年是他頒布首份通諭《祂的教會》(Ecclesiam Suam)五十周年;八月六日亦是他去世三十六年的紀念日。

教宗方濟各較早前會晤來自保祿六世家鄉──布雷西亞(Brescia)的朝聖者時指出,先教宗於梵二會議後徹底經驗到教會充滿光明、希望及張力的任務:「他愛教會,將自己完全奉獻,義無反顧。」

與保祿六世一樣、曾任聖座外交使節的意大利雷樞機(G. B. Re)表示,保祿六世熱愛世界,致力讓世界走向基督。雷樞機說,人們會記得教宗若望廿三世召開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並主持首次會期,然而負責餘下三次會期的保祿六世才是「會議真正舵手」,梵二亦在他任期內落實。

保祿六世首份通諭《祂的教會》勾劃出他出任教宗的藍圖──盡辦法讓教會延續天主的工程,帶領世人尋著真理與救恩。但在混亂的一九六○年代這殊不容易。保祿六世期望能成為「和平宗徒」,但在他任內世界幾乎都遇上戰亂紛爭。

保祿六世原名孟廸尼(Giovanni Battista Montini),一九六三年當選教宗,接替若望廿三世。當時保祿六世須面對教會及世界所經歷的一段自我批評及動盪時期,其任內則見證了希望、改革及危機。

保祿六世任內廣為人知,且亦時有引來爭議的事件涉及教會訓導、梵二禮儀改革以至如何面對性倫理。

今天拉丁禮教徒參與的彌撒,亦常稱為保祿六世彌撒──他任內修訂了彌撒禮儀經文。在他晚年,他同時駁斥那些私自進一步改動彌撒內容,或在另一極端拒絕梵二禮儀改革的人。

一九六八年保祿六世發表的《人類生命》(Humanae Vitae)通諭,則肯定了教會禁止人工避孕的教導,闡釋婚姻目的及其要對生育開放等內容。此通諭當時給教會帶來極大迴響。

在那個年代,保祿六世是首位牧訪外地的教宗,曾於七年間訪問過六大洲,包括一九七○年訪問香港。

保祿六世牧訪各地,接觸地方教會時所得的經驗,讓他能更有力地反對核子軍備競賽、貧富懸殊、墮胎自由化,以至越南、以色列和黎巴嫩的戰爭等。在他任內,天主教會更投入促進基督宗教合一對話,改善與猶太教、伊斯蘭教及其他宗教的關係。

孟迪尼一八九七年九月二十六日於意大利北部一農村出生,一九一六年進修院並於二○年進鐸;二二年他入讀專門為教會培育外交人員的宗座外交學院;庇護十一世曾派他駐波蘭華沙使館工作,惟因健康問題須縮短任期,返回梵蒂岡。

一九二四年他於教廷國務院工作,同時擔任意大利天主教大學同學會的神師,向學生灌輸對抗法西斯主義學生運動的價值。三七年他開始與後來成為教宗的庇護十二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緊密合作,其一任務是從各方取得戰犯姓名以通知家屬。

服務教廷國務院三十年後,一九五四年孟迪尼獲任命為米蘭總主教,在任八年間,米蘭成為意大利最大的教區。

保祿六世當選教宗後,依傳統獲加冕戴上三重冠,但其後他把皇冠放於聖伯多祿大殿的祭壇,以標誌他放棄「人世間的榮譽及權力」,成為最後一位加冕三重冠的教宗。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