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為甚麼
「為甚麼雙鬢斑白? 光采消失面容上。為甚麼齒髮俱落?一張怪模樣。問為何年年春歸,無術攔春去?問哪天可再一見, 我當初的舊模樣?」上述是城市民歌《為甚麼》的第二節歌詞,人會老的課題。我今年六十四歲,明年就可以享受每程二元交通優惠了,一樂也;算是自己對這個城市多年貢獻的一點敬意回報吧!其實香港政府對長者的照顧並不周全,隨便舉一個例便可說明。
不是香港的子女特別不孝,倒是有心無力。居住的環境太過擠迫,根本容不下一個或兩個老人家;造成獨居長者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天主教安貧小姊妹修女會辦了兩間非常出色的安老院,即黃竹坑的「聖瑪利安老院」和上水的「聖若瑟安老院」。常有需要向院長修女求助,請求安置堂區年老教友。修女第一個問題通常是:「是男抑或女?」答案如果是男的話,排隊輪候還有希望,因為我們男人較短命,不堪一「激」,很快出局。但如果是女則希望渺茫,事關女性承受壓力的本能比男人強得多,遲遲不肯謝世,分分鐘你仍在引頸企盼之際,自己已經魂歸天國,不須再麻煩別人。
老實說,誰人不想「安享晚年」(Aging Gracefully)?但易說難辦,既沒有經濟能力,又欠缺年老心理變化的知識,最終弄到晚景凄涼,苦不堪言, 徒增家人的內疚感!香港這個惡性循環,不知何日可以打破。是以許多人說:「我不怕死,只怕老邁!」這是多麼無奈的心聲。我中學階段在修院完成,上山下海,任何球類都應付裕如, 就算升了神父才開始打網球,一樣玩得投入開心,毫無難度。連續兩小時的單打對賽,翌日一覺醒來,仍然精神奕奕; 然而,可不能跟今天同日而語了……
至於儀容方面,中國人的唯一優勢是皮膚衰老比較緩慢,勝過白種男女。有時候與一些外國朋友聚會,不論在香港抑或海外,接觸那一刻都會心中感嘆:「嘩!老了這麼多!」上天是公平的,外國孩子十四五歲已發育健全, 女的靚,男的帥。東方人呢?發育比較慢,同樣年歲的孩子仍是孩子一名,沒有甚麼體型身材可言。看來我們抗衝歲月侵蝕的能力較强;難怪香港人常常用既羡慕又疾忌的口吻說:「她一定是吃了『防腐劑』!」
人怕老乃是天性,無論用盡甚麼方法,仍是「無術攔春去」,整容術發達,一般人很難猜到別人的年歲,但他╱她們的手背是騙不到人的,電影明星是最佳研究對象。我們神父習慣做獨行俠,真的要學習謙遜地接納自己會邁向老年、需要別人的幫助。不然的話,內心將會痛苦和納悶。近來我漸漸體會聖經的道理—— 耶穌給伯多祿說:「你年青時任意往來,但老了,人家會帶你去自己不願去的地方。」或許就是將來退休後,需要護理服務的安老院吧!
系列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