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孩子眼中的榜樣
近日「TSA」討論甚囂塵上, 家長為了子女, 不惜挑戰現行制度。姑勿論結局如何,事件反映家長愛惜子女的心,不容置疑;這顆保衛孩子正面成長的心,令我想起麥道衛博士(Dr. Josh McDowell) 的《How to be a hero to your kids》,書中分享作為家長培育孩子成長的要素, 讓孩子更自由、更自信地「走他當行的路」。這些要素從接納(Acceptance)開始作為愛的基石、透過讚賞(Appreciation)建構人的自我價值及自信心、繼而附以關愛(Affection)及時間(Availability)讓關係得以強化確立, 最後以責任(Accountability)與權威(Authority)培育人的責任感和自律精神。
接納(Acceptance),精要在於「無條件的愛」;愛孩子不是因為孩子的聰明、美麗、乖巧、成績好⋯⋯, 只因他是我們的孩子,正因如此, 他是獨一無二的, 不能再找到一個相同的他, 這份獨特讓父母體會到「比較」的無意義,父母才能專心一意地培育孩子,讓孩子成長;他要成為的人,而不是成為父母眼中的人。孩子獲得這份接納,才能安全地經驗自己的歡樂、挫折、憤怒、歉疚、成功、失敗、愚昧等等,最終學會真誠面對自己,感受自己的獨一無二,為自己定立方向,奮力向前。
協助孩子實現理想,父母的肯定及讚賞是很重要的。讚賞(Appreciation) 不是說話那麼簡單;獲得愛的孩子,會懂得愛惜自己、體恤他人;這份人性的美, 不是抽象而不可觸及的,孩子從父母身上體驗到自己的珍貴,自己的價值,具有價值的孩子會對人生有期盼、有創意。看到充滿生命力的孩子那有父母不感動,父母自會由衷地欣賞孩子的美和善,此份讚賞是愛和感恩的回饋,孩子也會以感恩的心回饋父母,努力做好自己,保持積極,邁向目標。
關愛(Affection)及時間(Availability),是愛的憑證。父母重視孩子,才會願意放下身段、休息時間、個人興趣等,以家為重心,一起成長,尊重大家的需要、關心彼此的感受,分享生活點滴。
責任(Accountability)與權威(Authority),就是父母給予清晰的規則界線,說到做到,孩子領略到自己的行為會有相稱的後果,他才學懂三思而行,也明白為自己行為負責的真義。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用愛來滋養,用規範來保護!
• 明愛全人發展培訓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