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祈禱
祈禱是神人之間的雙向溝通渠道,信友透過不同形式向天主表達孺慕和感恩之情:口禱、默觀、歌詠、短誦、朝拜聖體等等……天主則以其內心感受予以回應,例如賜予平安(參斐四6-7)、聖神的催逼感、內心的罪疚感,或以聖言啟示祂的旨意……祈禱既然有神聖意義,信友必須抱最大熱誠,並妥當準備!至於祈禱的時間和空間,都不應受限制,因為信友是在靈內接觸天主。只須懷著誠意,收歛心神,任何地方和時刻都可與天主相遇。然而,為表達誠意,亦應編排特定時刻,例如主日感恩祭、修道人的早午晚課等。
為解答非信友對為何要祈禱的提問,可從以下三方面作出回應。首先,對所愛慕的人,必然渴望親近, 了解他的近況。同樣,對全能偉大、至善至美的天主,信友更應由衷讚頌,並為祂施予的恩寵,表達摰誠的謝意;又因自己的悖逆,求祂憐憫寬恕。其次,耶穌曾說:只有承行天父旨意的人才可進天國(參瑪七21); 而祈禱是尋求祂旨意的重要途徑,尤以閱讀聖經作媒介,更是接收屬神訊息的泉源。此外,為自己和近人需要祈求,特別在困境中,亦是主要原因。耶穌強調:天父必會賜予最寶貴的恩寵──聖神(參路十一13)。
那麼,應當怎樣祈禱?筆者嘗試從以下兩個步驟闡述:
感恩與讚美:同以光榮天主為目的,兩者關係密不可分,所以同在第一步驟中結合論述。為表達對天主的感恩和讚頌,保祿曾說:「以聖詠、詩詞及屬神的歌曲,互相對談,在你們心中歌頌讚美主;為一切事,要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名,時時感謝天主父……」(弗五19-20)。的確,以聖詠來歌頌讚美主,表達感恩之情, 是古代詩人祈禱的經驗,非常值得效法!此外,屬神的歌曲亦可成為祈禱的重要部份,以表達同樣的目的;感恩祭中的光榮頌、泰澤祈禱中的短誦……都屬於這類的例子。
求恩:要蒙垂允,必須奉耶穌基督的名字祈求,還須符合以下三個先決條件。絕不懷疑的信心是首要, 正如雅各伯宗徒所說:「不過,祈求時要有信心,決不可懷疑……這樣的人,不要妄想從主那裡得到甚麼。」(雅一6-7)謙遜亦是必須的,耶穌斥責假善人愛在會堂及十字街頭立著祈禱,為顯示給人!還須有恆心,天主決不遲延俯聽持之以恆求祂的人!此外,恰當的祈求亦是關鍵。祈禱時, 不應嘮嘮叨叨,以為多言便可獲垂允,因為天父在我們求祂以前,已知悉我們的需要。先該為屬靈的需要祈求,特別求賜聖神,教導我們明辨並實踐祂的旨意,讓平安能在我們心中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