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火燃荊】謙讓承傳
近年, 電子媒體流行一些「真人騷」, 就是利用一些人的知名度去吸引其他人的關注。然而, 這些有知名度的人物上這些「真人騷」的動機是甚麼? 是為金錢?是為延續名氣?或真是願意分享一些平實的生活例子,真是見仁見智、各取所需!同時,很多人追看這些「真人騷」就是為了追星、滿足他們內在的渴望。但是,為所有信眾參加任何彌撒及禮儀,並非如同坊間的「真人騷」,是為某一位主教、或某一位神父。因為,信眾並不是為某人而參與禮儀,而是因為渴望與主耶穌的契合! 正如教宗方濟各曾指出: 主祭並非表演的主持人,他不可尋求信眾的欣賞, 亦不能使信眾猶如被召來是為與他們對話。相反地,為進入梵二大公會議的精神,主祭必須捨棄自己並離開鎂光燈。因此,無論誰是主祭,也應在禮儀中將信眾「帶進」與主耶穌的關係中,藉此參與祂在聖三奧蹟中的使命。
在本主日的福音中, 洗者若翰便是一位將群眾「帶進」與主耶穌的關係的典範。正因為他的宣講感動了不少的群眾,使他們有如此的心思:「人人心中推想:或許若翰就是默西亞」(路三15 ) 。但若翰卻連忙並決斷地指出他不是:「我固然以水洗你們,但是比我強的一位要來… …他要以聖神和火洗你們」(路三16 )。路加在此對若翰作出了高度的評價:一方面他指出了若翰的謙誠自讓:「就是解他的鞋帶, 我也不配」( 路三16 ) ; 另一方面,藉著主耶穌指出了他的重要:「我告訴你們:婦女所生的,沒有一個比若翰更大的; 但在天主的國內最小的,也比他大」( 路七28 ) 。若翰並不是為自己而宣講、亦不是藉宣講而自我誇耀;他只願意將群眾「帶進」與主耶穌的關係中:「看, 天主的羔羊, 除免世罪者! 」( 若一29 ) 其實, 我們作為跟隨主耶穌腳步的基督徒應有如同若翰的心態:他並沒有以自己所擁有的而驕傲自我、自我宣傳; 相反地,他自知自身的位置及使命。試想想:我們很多時候或許會因自身所擁有的而自我吹噓、或「排他性」地否定他們的能力或價值、甚或自持「專家」而抹殺其他的可能性……等。我們竟然忘記了生命的一切都是來自天主,我們惟有光榮祂才是生命最大的成就及使命!這也就是說: 不是將生命的一切指向自己,而是將一切歸光榮於天主、並帶領未認識天主的兄弟姊妹進入主的幸福與美善之中! 正如若翰所言:「我看見了,我便作證:他就是天主子。」(若一34 )
然而,在路加所描述中,若翰在主耶穌受洗前並沒有提出任何提問。這是否意味著若翰已經完全明白所發生的事呢?其實, 路加除了在福音中敘述了若翰施洗外,還在宗徒大事錄中多次引述(宗一5, 22 ;十37 ;十一16 — 18 ;十三24 — 25 ;十八24 — 26 ; 十九1—7);如此,藉著這些引述,我們便能了解若翰施洗的意義,好能明白主耶穌為何要接受若翰的洗禮!首先,若翰的洗禮是一種悔改的洗禮,它將潔淨及道德的扶正連結在一起; 其次,他的施洗使信眾從罪惡的赦免中得以重整;再者,他的施洗職務表達了對「天主子民」的重新界定——亞巴郎的子女從此亦包括了那些「因悔改而結出義德果實」的人;因而,亦包括稅吏和軍人!主耶穌實質是確定了若翰的洗禮,故此祂參與其中。但是,這份參與究竟有甚麼意思?
為路加而言,主耶穌的出現是為滿全祂作為默西亞的召叫, 而這召叫的實現以天國的代表去團結那些需要救贖的罪人,也就是那些前來若翰受洗的人,好使他們體會到祂就是天主的代表、普世的君王。因此,主耶穌的受洗及受洗時天父所宣告及聖神的降臨確認了祂作為默西亞的使命!我們藉此便能了解到主耶穌在祂傳教生活的歷程中、在面對一切考驗和挑戰時,天主聖父及至聖聖神必然與祂同在,成為活出祂使命的強大動力。從洗者若翰身上,我們體會到主耶穌臨在的使命及祂所賦予的恩寵;那麼,讓我們學習洗者若翰的精神,在生活中專注地「帶進」主耶穌,讓主耶穌成為我們生命的中心。當我們能排除一切個人的自我滿足,而以全心依賴上主,為能向周遭兄弟姊妹分享祂的愛時,我們便能謙讓承傳、愈顯主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