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閹人」的悲哀
今天又在巴士上遇見擁有女性形態,穿紗麗作女性打扮,但同時擁有男性鬚根聲線等特徵的「閹人」。
在加爾各答,除了滿街是露宿的貧窮人外,好像「閹人」也特別多,但其實只因這裡的「閹人」形象鮮明,作女性打扮,行為突出,又在公共交通工具如巴士和火車上討生活,所以比較容易碰上。
「閹人」,是屬於兩性之外的第三性。她們大部份是天生陰陽雙性人,男女性徵同體,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性別。在醫學昌明的現代,有父母會選擇替這類孩子做外科手術改變其生殖器官,讓孩子過單一性別的生活,也有人認為雙性人不是病,反而應該適當地對待每一個人的差異。可是在印度,她們會被定性為「閹人」而被閹割。她們當中也有一些生理上是男性,但天生擁有女性認知,於是自閹成為「閹人」。
在印度,天生「閹人」普遍被看成異類,但因為陰陽同體,又被認為擁有神奇法力,因著迷信,父母都不敢養育「閹人」,所以大多數這類孩子年紀很輕便被逼離家,加入專門收容和養育「閹人」的團體,而她們的一生,也注定在這些「閹人」團體的集居生活中渡過。
印度人,普遍相信「閹人」祈福特別有效,得到她們的祝福,能保佑多子多福,被她們詛咒,卻會帶來厄運或失去性能力。因此,「閹人」團體會訓練她們做祈福工作,還會訓練她們唱歌跳舞,讓她們可在婚禮或喪禮或新生兒的慶祝儀式上,為新人或死人或新生兒祝福及驅邪避鬼,表演歌唱舞蹈,賴以謀生。但更多的「閹人」會在火車和巴士上,甚至在車來車往的大街上敲的士的窗,向乘客要錢代為祈福討生活,有些態度比較惡劣的,更會嘴咒不給錢祈福的人,很多人為免被詛咒都會給點錢,但心底裡著實厭惡她們。更有一些「閹人」會被安排在色情場所工作,接客提供性服務。
有些「閹人」天生雙性,卻因著這另類性別,年幼被家人遺棄;有些「閹人」則天生女性男體,自閹成為「閹人」;她們被逼或自願加入社會邊緣的「閹人」團體,一生過著被孤立遭唾棄的封閉生活,而謀生的唯一出路是替人祈福和表演歌舞。貧窮人,甚至是賤民,也有家人有親人,靠著自身的努力,或許會有機會脫貧,但她們卻從小便不能如一般孩子得到父母的愛,不能與其他小孩一同遊戲一同讀書一同成長,不能選擇自己的興趣和職業,不能談戀愛不能拍拖不能結婚不能組織家庭,不能走正常人走的路。這些表面高傲甚至乎有點兒霸道得令人討厭的「閹人」,其實是從小被排斥被歧視被迫離群的可憐中的最可憐人。
活在社會邊緣的「閹人」,能夠跳出困局的,寥寥可數。但近年來,似乎也慢慢看見一些「閹人」能夠衝破障礙,成為商人,模特兒,老師,甚至參政。可是,能夠打破限制的,絕大部份都是高種姓和富有的「閹人」。
創世紀第一章說:「天主於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創一27)
人,是指所有的人,不論男或女,精英或智障,健全或傷殘,富有或貧窮,單性或雙性,第三性或閹人,「有些閹人,從母胎生來就是這樣;有些閹人,是被人閹的」(瑪竇福音十九12),他們都是按照上主的肖像而造,包括那「最小的兄弟」(瑪竇福音廿五40)。
寫著寫著,心中響起一首歌,在這裡十九個年頭的意大利神父寫的歌,依著德蘭修女其中的金句所編寫的歌:"We are created for greater things, we are created to love everyone, to love everything... "求主垂憐,亞孟。
• 作者為香港天主教教友傳信會傳教士,現於印度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