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通識】末世列車

期數
3753
刊登日期
2016.01.22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1 月 24 日

※    本片適用於新高中通識教育科以下單元
      單元二:今日香港      
      單元四:全球化
      單元六:能源科技與環境

各國為改善全球暖化,分別研製及發射冷卻劑,看似有效。然而數年後,全球氣溫不斷下降,最後陷入冰河時期,人們登上一架橫跨世界各地、永不停駛的火車以保命。車廂分成不同階級:上流社會及精英佔據列車的前方,豪華的娛樂設施,華麗衣服及美食用之不盡;貧窮的低下階層的則聚集在車尾,環境狹小污穢,長期以來備受剝削欺壓,糧食短缺。以寇蒂斯為首的貧窮乘客決定集體反抗,誓要從當權者手中取走列車控制權… 

這齣由南韓、捷克、美國及法國聯合製作的電影, 將故事背景設在未來的封閉空間內,列車不可以停下來(因為乘客抵受不了車外寒冷的天氣),年復年、日復日,沿著路軌前進,比喻倖存者的生命不斷重複打轉, 必須找尋缺口,突圍而出才能扭轉命運。雖然改編自連環圖小說,但故事情節及橋段切合現實,並不「離地」,當中談及權力、管治、平等、公義、犧牲、生態環境等議題,值得大眾反思及討論。

電影中的末世列車仿如社會的小縮影,引擎製造者掌管車上所有生物的生殺大權,一切事務須遵照其規定而行,違者遭到殘酷懲罰。執法者以高壓暴力手段迫使乘客服從,藉此維護少數特權人士的利益,各種不公義導致上下階層嚴重分化,衝突和不滿加劇,被剝奪者最終起來反抗,這跟當代社會的公民抗命遙遙呼應。天主教社會訓導亦談及正義:「義德使人尊重每一個人的權利,奠定人類關係中的和諧,因而促進人類之間的平等和公益……按正義,人對另一人應正直地顯示真理」(參看《天主教教理》第1807條及第2469條)。

當權者打壓及威嚇成年人,對幼童則灌輸洗腦式教育及錯誤的價值觀,歌頌自己的偉大貢獻,鄙視低下階層一無是處。管治者著重箝制思想,講求機械式的絕對服從。劇中縱使沒有交代列車首腦的推舉或委任方法,然而,麻木不仁、滿口歪理與偽善、欠缺民心的領袖必定以失敗告終。

男主角寇蒂斯一直惱恨自己昔日為求生存而加害別人,相反,有乘客卻願意為陌生人作出犧牲,當中涉及「大我」、「小我」,帶出生命的基本問題:到底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是甚麼?它可有輕重之分?誰可決定別人的生死? 

劇中的冰冷天氣源於抑制氣候暖化的冷卻劑帶來反效果所致,全球暖化的出現,在於人類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在燃燒過程中,釋放出大量溫室氣體(例如二氧化碳、甲烷)。這些氣體不能穿越大氣層,像棉被般覆蓋著地球;另一方面,地球同時會吸收太陽的熱量,溫室氣體的濃度不斷增加,使地面吸收更多熱量,令地面氣溫上升,全球變暖。樹林本來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但隨著都市發展,大量樹木被砍伐,致未能發揮功效。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資料,二一四年可能是自一八五年全球有紀錄以來其中一個最炎熱的年份。二一四年香港的全年平均氣溫為二十三點五度,酷熱(即氣溫達攝氏三十三度或以上)日數則有三十三天, 較一九八一至二年氣候正常值多出二十三天。

 

討論問題: 

  1. 你最喜歡電影中哪一位人物?為甚麼? 
  2. 試選取一則你認為跟公義有關的本地或國際新聞,分享你的看法。
  3. 從個人層面,我們可以怎樣做,改善「全球暖化」? 
  4. 從社會層面,大眾可以怎樣做,改善「全球暖化」? 

 

參考資料

香港天文台 www.hko.gov.hk 
環境保護署 www.epd.gov.hk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