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伊始 旺角騷亂

期數
3757
刊登日期
2016.02.19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2 月 21 日

農曆新年煙花匯演於二月九日年初二舉行前,真正的「煙火」竟然提早一天在旺角的街道上爆發。警察和本土派及其他市民之間的失控衝突持續到二月九日清晨。騷亂過後,除了留下大堆雜物讓苦惱的清潔工人清理之外,更留下一堆問題讓困窘難堪的特區政府費煞思量。

社會人士反思騷亂,指出食環署驅趕無牌小販也許是這次騷亂的導火線,但毫無疑問這非癥結所在;警察向天開兩槍也不是問題關鍵。輿論又提到警察開槍前有沒有示警,以及旺角小販新春擺賣由來已久等,但這一切都難以平息怒火或歸納事件的導火線。

在香港這相對和平的城市,農曆新年通常喜氣洋洋。當談到年初一晚爆發的衝突,行政長官梁振英縱有真正想法,也沒有說出問題根由。

被問到騷亂原因時,他不假思索地說:「我想你要問問今次暴動背後的策劃者。」這個回應,客氣點形容是「對事件毫無幫助」,直率點說則是「令人擔憂」,因完全反映出當局未能正視社會所發生的事。

無疑,凡是理性的人都不會反對特首譴責那些掘挖地磚、焚燒雜物和襲擊警察等行為,但一切紛擾過後,現狀依然維持,完全沒有經一事,長一智。

對一個繁忙街道能夠被佔領七十九天、卻只出現若干小衝突的城市來說。這次事件嚴重且十分複雜,暴力使人失去理性。

當方向未明時,我們須要努力尋找智慧。

無獨有偶,《南華早報》二月十日除了報導旺角騷亂之外,也刊載一封由署名衛斯曼(Kate Weisman)的文章,題目是《香港的宗教組織能夠成為建構團結的催化劑》。

該篇文章的作者說,宗教能夠讓人促進文化之間的對話,建設

互相了解的橋樑──這番話對於蘊含各種各樣文化和傳統的香港饒有見地。

印度梅納帕拉皮爾總主教(Thomas Menamparrampil)今年一月在菲律賓宿霧國際聖體大會上發表的睿智之言不大受人注意,但或許值得我們反省。

這位總主教反省教會的經驗時說,教會在亞洲傳教時常常處於充滿敵意、不友善的環境,教會必須與不同文化和傳統交流,從而令只顧念自己事的社群不再冷漠;同時也須以尊重態度,並保持敏銳,與充滿忿怒或敵意的激進人士相處,而非純粹在道德高地上譴責或批評。

總主教的話值得我們深思,尤其當猴年伊始發生了這件廣受注目的衝突事件。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