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圖書館推廣文學

刊登日期
2016.02.19

(本報訊)香港公共圖書館近年舉行多種文學活動和比賽,在社區和學校推動閱讀風氣和文學創作。館方期望培養青少年從小閱讀的習慣。

公共圖書館於本年繼續舉辦多項文學和閱讀活動,香港公共圖書館高級館長(推廣活動組)周美玲一月二十九日對本報說,本年六至七月的「香港文學節」舉行前,他們將會舉辦前奏活動,藉此推動文學創作和閱讀風氣。

談到文學節的前奏活動安排, 周美玲指館方邀請小學生參與「文學作品演繹比賽」,讓他們選取香港文學作品,閱讀並經消化、感受後再演繹其故事,「學生如何把已熟讀的故事感動人心,事前須有深入的體會」。

周美玲指學生演繹時配以想像和創意,曾有參賽者自製道具豐富故事內容,或嘗試一人飾演多個故事人物的角色,從中啟發學習能力。

另一項前奏活動是以中學生及公眾人士為對象的「自然的律動」徵文比賽。上述兩項活動的截止參賽日期分別是三月三日及三月十日。

除了文學節外,圖書館亦會舉辦中文文學創作獎、全港詩詞創作比賽、文學月會等。周美玲說,圖書館藉著宣傳館藏推廣閱讀,培養更多人持續及終身閱讀。 

本年的文學節以「我想文學」為主題,她指出主題正好帶出文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每個人都可以從日常生活、成長背景作為文學創作的題材。

「創作文學寫作與文學閱讀是唇齒相依,互為相輔相承。」 她說,除了在生活裡多留意事物,更須多閱讀增加知識、感受、見聞,不斷練習寫作,從中啟發靈感和寫作能力。

「閱讀能吸收知識,提升個人生活素質,在學習、工作以外,在閒暇時多閱讀可培養良好的興趣。」周氏認為閱讀應由小開始,鼓勵家長與子女一起參與閱讀,藉以刺激思維,推動文學寫作。

文學比賽培養本地作家

公共圖書館過去的文學比賽造就好些參賽者晉身本地文學作家,例如當代作家謝曉虹、韓麗珠曾在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小說組獲獎。

周美玲說,文學比賽能推動本地文學創作,為參加者提供練筆和受評機會。

這個已有三十七年歷史的中文文學創作獎,評審委員由學者、作家、評論家、教育工作者及插畫家擔任, 分別為新詩、散文、小說、文學、評論、兒童故事及兒童圖畫故事組共六個組別評審。

此外,大會亦於比賽前為上述六種文體提供文學創作講座,由講者分享文學創作心得,「創作過程需要互動和交流,有助持續創作」。

周美玲說,持續及有系統地推廣文學活動是他們的長遠目標,讓更多人在語文、表達及個人修養方面獲益。(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