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火燃荊】忠信於教會——祝聖拉特朗大殿
聖若望拉特朗大殿是羅馬的四大聖殿之一,亦是朝聖者必到之地。她的重要性除了她是羅馬主教的主教座堂之外,她亦是普世教堂之母。在這座聖殿內經歷了教會不同的事件、不同的聖人亦曾在這裏與上主親密地交談、歷任教宗曾在這裏頒布過不同的訓示。現在,不同種族、不同語言、不同文化的兄弟姊姊亦會在這裏相聚,向他們所相信的同一位至高美善的天主禱告,訴說他們由衷的心曲。
然而,聖若望拉特朗大殿比羅馬任何一座建築物與方濟一生及整個方濟運動有更密切的關係:方濟於一二零九年與他的同伴來到這裏──教會的核心──與教宗依諾森三世會面,期望得到他批准他們的生活方式。雖然,他們最初未能得到教宗的接見;但是,由於教宗依諾森發了一個夢:他看見拉特朗大殿將要倒塌,而一位好像乞丐的人支撐著整座大殿。他發現這位就是方濟,他將會支撐並重建此聖殿。於是,教宗給了這些小兄弟的生活方式一個口頭的認可,派他們去宣講補贖,及為他們十二人在拉特朗大殿舉行了剪髮禮。這些事件強化了聖方濟的召叫:生活福音、忠於教會。
在今日的福音中,當主耶穌到耶路撒冷時,祂先到聖殿:「祂父的居處」。為猶太人,「聖殿」是天主臨在的標記;但主耶穌所看見的並非如此:「祂看見了賣牛、羊、鴿子的,和坐在錢莊上兌換銀錢的人」(若二14)。人已將祂父親的居處變成了一個商場。試想想:當主日到聖堂參加彌撒前,也會發現一些教友在聖堂內看報紙、談天說地、或是忙碌於很多的事務,而忘記了準備心神與真實臨在於聖殿中的主耶穌交談!面對這一切,主耶穌表現了祂的憤怒:「用繩索做了一條鞭子,把眾人連羊帶牛,從殿院都趕出去,傾倒了換錢者的銀錢,推翻了他們的桌子,給賣鴿子的人說:『把這些東西從這裏拿出去,不要使我的殿宇成為商場』。」(若二15—16)當我們走進聖堂時,我們渴求的是甚麼?我們會否企盼「幸福」的來臨而「祈福免禍」!若然,我們與主耶穌的關係只是建基於祂不斷的施恩,而我們則在蒙受恩寵後加以感恩回報;那麼,我們亦會陷入同樣的「交易」的陷阱。然而,真正的幸福又是甚麼?
主耶穌給予我們最具體的答案:「你們拆毁這座聖殿,三天之內,我要把它重建起來」(若二19)。祂指出真正的幸福並不在於物質的擁有,而是在於與祂建立親密的關係:「但耶穌所說的聖所,是指祂自己的身體」(若二21)。主耶穌親臨聖體聖事:當我們每次領受聖體時,我們便深入地體會到與主契合的溫馨和甜蜜。這並非一份理性的認知,而是一份發自內心的渴望:一股愛的力量催逼著我們,如同烈火般燃燒著,並願在這愛火中得以重生!
作為基督徒,我們是透過聖洗聖事加入教會,並在教會內透過聖事生活,在基督內不斷皈依而重生。因此,我們深信天主聖神不斷帶領著教會,透過教會的訓導及牧靈的指引,我們能得到心靈最圓滿的幸福及美善。誠然,當代社會非常講求「個人主義」,強調人的自由;但是,我們更應體會天主聖神的帶領,而忠信於教會。因為教會並非只從個人的層面,而是從整個人類福祉的宏觀角度,為世界指出應走的方向,及可達到的真、善、美、愛的境界。
既然如此,當我們走進上主的聖殿時,便不是向祂呼求恩賜,而是謙誠地、寧靜地聆聽祂向我們細訴心曲。我們應珍惜這份神聖的寧靜,如同聖經中的瑪利亞,安坐主耶穌的腳前,靜聽祂的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