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灰禮克勝罪惡三劑藥

期數
3758
刊登日期
2016.02.26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2 月 28 日

( 梵蒂岡電台訊) 教宗方濟各二月十日下午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聖灰禮儀彌撒。彌撒當中,約一千名慈悲傳教士接受派遣,做「天主寬恕的標記及工具」,幫助天主子民「敞開心門」, 向天主的慈悲開放。教宗強調祈禱、行愛德及守齋是耶穌邀請我們克勝罪的途徑。

教宗首先講解了四旬期的意義。他說, 教會在這段旅程中邀請我們每一個人「與天主和好」( 格後五2 0 ) 並「全心歸向祂」( 岳二1 2 ) 。「基督知道我們是多麽的脆弱,知道我們是罪人; 祂知道我們需要感受到被愛才能完成善行」。「基督戰勝了罪, 若我們將自己的貧乏交在祂手中,祂就扶起我們。我們應當承認自己需要慈悲:這是基督信仰旅程的第一步, 是進入基督這道敞開之門的一步。」

教宗表示, 基督為我們提供喜樂的新生命, 但有一些阻礙卻使我們關閉心門。第一個阻礙是「封閉心門的誘惑」。這就是說「與自己的罪共存,將之淡化,總是為自己辯解,認為自己並不比別人差。這樣一來,我們的心靈就上了一把鎖,將自己禁錮在裡面,做了惡的俘虜。」

第二個阻礙是「不好意思敞開心中的秘密之門」。教宗對此表示:「感到羞愧其實是一個好徵兆,這表明我們願意與惡一刀兩斷。不過,我們絕不可讓羞愧變成畏懼或顧慮。」

第三個誘惑是「疏遠慈悲之門」,它使我們只生活在悲哀和洩氣的境遇中, 「與自己獨處」。教宗說: 「若我們躲藏在自己的貧乏之中,天天苦思苦想,把負面事物糾葛在一起,乃至墮入心靈最黑暗的地方,我們就會疏遠慈悲之門。」讓我們與耶穌和好。

彌撒當中, 在場的慈悲傳教士接受派遣。教宗又談到罪的奧秘,它使人們遠離天主,遠離他人及我們自己,導致人們很難「信賴天主」,很難「愛他人」,甚至「對別人無好感」。教宗說,「我們受到許多物質現實的吸引和誘惑」,這些現實總有一天會消逝,使我們落得一無所有。「在這罪的歷史中,耶穌卻開啟了救恩的歷史。這四旬期首日的福音邀請我們做這歷史的主角,接納三個克勝罪的補救方法,三劑醫藥。」

教宗提出的三劑醫藥是:祈禱、行愛德和守齋。他解釋說,祈禱是在表達信賴上主,與祂單獨相遇並向祂敞開心靈。「祈禱就是: 我不自以為是,而說我需要祢,祢是我的生命,我的救恩」。行愛德則是為克服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真正的愛德「不是外在行為, 讓自己心安理得」。真正的愛德是為人服務, 克服只讓自己心滿意足的誘惑。

關於守齋和補贖,教宗表示,這劑藥幫助我們學會清心寡慾,訓練我們「做更有同情心和慈悲的人」。「守齋邀請我們度簡樸和與人分享的生活: 我們若從自己的飯桌和財物中除去一些東西,就能找到自由的真善。」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