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火燃荊】無花果樹的果子

期數
3758
刊登日期
2016.02.26
作者
譚錦榮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2 月 28 日

教會內有很多不同的靈修傳統,這些傳統均是藉著不同的聖人經年與上主交往所結出的果實。同時,他們亦將自己的個人靈修經驗透過分享而成為不同的傳統,使其他人因著學習這些經驗而能與上主相遇。綜觀而言,這些不同的靈修傳統雖有不同;但是,他們亦有一些共同點, 就是使人能悔改更新。因為,我們知道罪過、軟弱、不足,均使我們遠離了天主、或迷濛了天主的形象!但是,如何能實現生命的皈依,而使人能獲得新生命呢?若從思、言、行為上的過失而悔過更新,也不失為一件好事;但是,這些表層的現況是否能具體地反映出真實的生命!因此,有些靈修傳統便鼓勵人要藉著默觀,走進靈魂的深處,在那裏接觸自身真實的生命,並藉著天主的愛得到治療,從而改變外在的思、言、行為,好能活出新的生命。

在本主日的福音中,路加向我們提及有關一些加里肋亞人流血犧牲的事。除了歷史學家若瑟芬以外,沒有其他任何的古老資料,確定了在比拉多執政時曾發生過類似的暴行。然而,耶穌卻指出這事件並非單純的政治事件, 它亦包含著某些神學的意義:「你們以為這些加里肋亞人,比其他所有加里肋亞人更有罪, 才遭此禍害嗎?不是的,我告訴你們:如果你們不悔改,你們都要同樣喪亡」(路十三2— 3)。由於群眾一般認為災害的因由是由於罪惡;但是,主耶穌卻反駁這些悲劇與罪惡有直接的關聯!否則,天主便成為一位賞善罰惡的天主,人與天主的關係亦會變成因懼怕而奉承,而非因為經驗了天主的愛而作出回應!故此,主耶穌提出悔改的必要。

甚麼是「悔改」? 按痛悔經而言: 「⋯⋯藉著聖神的恩寵,恢復我與聖父間的關係;在祢為我所流的聖血中,洗淨我的一切罪污…」;因此,「悔改」便是重建與天父的關係。這份生命的改變需要我們從根源地作出反省、並加以修正。然而,這份修正並非靠己力,而是依賴天主的慈悲。當我們的內心熱切渴望天主的恩寵時,我們便願意時常親近祂。從這份與主的親密關係中,我們便能一層一層地走進心靈的深處,將我們自生命肇始遺留下來的種種傷痛、困惑、不安⋯⋯,藉著上主的恩寵而得治愈;如此, 我們的生命便能得到根源性的修正、便能作出徹底的皈依。

為表達出悔改的急切性,主耶穌講述了無花果樹的比喻。祂藉著無花果樹經栽種三年而不結果,指出為免浪費而將它砍掉:「你看, 我三年來,在這棵無花果樹上找果子,但沒有找到,你砍掉它吧,為甚麼讓它白佔土地?」(路十三7)在這裏,主耶穌是否隱喻經過自己三年的傳教生活,這些接觸過祂的人、聽過祂講道的人,仍未能明白而悔改,為能結出義德的果實?試想想:若人只是狹窄地專注個人的利益、只為建立個人的事業及爭取個人的福利,而忘記他人的需要,甚至忘記生命的一切恩賜均是來自天主,他們便很難結出仁愛、美善的果實?因為生命的軸心並非一切物質、權力、金錢、名譽…,這一切只是生命歷程中, 在運作上出現的痕跡。真正生命的軸心是主耶穌基督,是祂作為我們生命的中心而使我們生活的一切能歸向祂、並使我們所作的一切均為祂而作、為光榮祂。

因此,在這個比喻中,那個園丁要求: 「主人,再容它這一年吧!待我在它周圍掘土,加上糞;將來若結果子便算了;不然的話,你就把它砍了」(路十三9)。這表達了天主的仁慈,祂對自已的創造從沒有遺棄, 且不願意任何一個喪亡。事實上,主耶穌也就那另一位以血作出犧牲的加里肋亞人:祂以無私的愛,攙和著自己的血作為祭品,奉獻給天主,為能補贖世人的罪。祂願意藉著這份犧牲喚醒世人悔改皈依,明認生命的主。這也是永恆聖言進入世界、降生成人所要完成的使命: 為使人類因經驗了天主這份無條件的愛時,能作出愛的回應。因此,現在已是最後的時期, 因為天國將要來臨,我們應該悔改、信從福音、結出義德的果實,否則,「如果你們不悔改,你們都要同樣喪亡」(路十三5)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