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我們基督徒沒責任

期數
3758
刊登日期
2016.02.26
作者
小羅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2 月 28 日

二◯一六年大年初一的「魚蛋騷動」刺激了不少香港人的神經,荒誕的日常似乎無法停止,政府沒有帶頭解決問題卻不斷製造問題,而且逐步提升,社會境況每況愈下。作為基督徒,我們其實是不能逃避自己的角色與使命。在網上隔岸觀火或在社交上離地指責均肯定沒有作用,只有透過個人的實際參與才是最有效的行動。

甚麼才是亂世中的個人參與?我相信人人都有自己的社會角色與崗位,無論你的觀點角度是甚麼,我們都必須在自己的崗位上堅持行仁愛,這是我們基督徒的一種生活態度與看事物的價值觀。正因為暴力騷動所揭開的悲情序幕,我更明白到福音的真理,耶穌在世並不是來談論政治,祂要我們跳出政治的框框,跨越政治爭拗的思維,明白天國的價值與文化。我們必須相信自己有責任去反抗暴力,別崇尚肢體暴力,別抽離事件的來龍去脈去放大鏡頭下的暴力畫面,別墮入冤冤相報仇視別人的語言暴力圈套,我們更應該學習別去姑息制度上的不公義與暴力。

實在有太多評論看透世情,暴戾社會誕生是來自受壓迫者的聲音不願被聽見。從殖民地到現在多年來的官商勾結,帶來了極度誇張的貧富懸殊狀態,不均衡的社會發展加上不向市民負責的港共政權,掀起的政治壓迫令我們絕望窒息到頂。在這個社會氣氛下,我見證着香港社會出現了不少右翼思想的人,我深信政治上的右翼勢力之所以會出現,完全是因為這些人缺乏了安全感與愛,制度上對人的漠不關心讓仇恨思想抬頭,一個沒有經驗過被愛的人,哪有能力健康地給予愛?所以沒有被正視的持續不安會帶來更多仇恨,在冤冤相報的年代,別奢想和平會從天而降, 正因如此, 我們基督徒便有責任去遏止暴力的蔓延,把仁愛種子播在世上向來是基督徒的使命,愛仇如己更加是我們的核心思想,是故在這亂世我們實在有太多事情可以做,能夠感染身邊的人是我們時時刻刻都能做的事,我們在亂世的角色絕不模糊而且十分清晰。特別是在慈悲年,雖然我仍然想不通要如何慈悲地對待這個可惡制度,但我們亦絕不可以忘記對他人要慈悲,對整個社會仍然繼續漠不關心。

過去的經驗造就了今時今日的我,從聯會學習到的一步一步走過來,基督徒的關社使命早已在我身上植根,與貧窮及受壓迫者站在一起向來是我的信念,諷刺的是從沒想過我們現在都成為了受壓迫者,顯然有點不知所措。但在亂世中,我們更加不可以忽視關心社會的信仰角度,我始終相信一個右翼之所以關心社會和一個關心社會的基督徒,有截然不同的出發點,所以我們更加要捍衛及向那些從現在開始迫不得已關心社會的人,推廣這份源自基督信仰愛貧為先的關社價值觀。

最後,就算我們甚麼都不想做,最低限度也請記得為我們的仇人祈禱,為何我們不特別為現在的當權者祈禱呢?讓我們齊心祈求天主,能夠令坐擁最多資源與掌握權力的人醒悟,願意轉化為一個宅心仁厚的領導者,植入關顧弱小的思維模式,而不要有權用到盡向邪惡力量傾斜。人世間改變不了的事情唯有信靠天主,奇跡會否出現,在何時出現亦不是塵世間的我們可以掌握的事,但可以肯定的是艱難的日子,是考驗我們信德的時候,所以人多齊心行動必定可以集結力量,難道這樣一個簡單的「行動」我們也要偷懶逃避?

哀慟過後重新上路,就在愈來愈黑暗的香港社會中,努力尋找那一丁點曙光與出路,新一年勉勵自己要繼續恆常祈禱仰賴天主,別氣餒,更不要停下來,還是乖乖的行動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