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週三要理講授:

期數
3759
刊登日期
2016.03.04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3 月 06 日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二月十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了四旬期首日的公開接見活動。他在要理講授中結合《聖經》中關於禧年的規定,解釋禧年在今日的現實意義。以下是教宗方濟各要理講授的全文: 

親愛的弟兄姐妹:早安,祝大家四旬期之旅一路順風。

在週三聖灰瞻禮舉行今天的公開接見活動實在美好而意義深刻。我們已經踏上四旬期的旅程。今天我們談談古代的「禧年」體制;禧年是一個古老的慶節,被載入了《聖經》。我們在《肋未紀》中找到了詳細的記述,它把禧年描述為以色列子民宗教與社會生活的高潮。

每五十年, 「即在贖罪節日」( 肋二十五9),當全體子民呼求上主慈悲的時候,號角聲將宣布自由的盛事。我們在《肋未紀》中讀到:「祝聖第五十年,向全國居民宣布自由;為你們是一喜年,人各歸其祖業,人各返其家庭。在這喜年內,人各歸其祖業。」(二十五10 , 13 )根據這些規定,如果某個人之前被迫變賣了自己的土地或家產,到了禧年他將重新擁有它們;如果某個人之前身負欠債且已無法償還,或許還被迫成為債權人之奴,他將重獲自由,與家人團聚,並收回他的所有財產。

那是一種特殊的「全面大赦」,每個人都可藉此機會恢復原來的狀況:一切債務均被免除,重獲土地,並有機會再次得享自己作為天主子民成員的自由。「聖潔」的子民,憑藉禧年的規定與貧困和不公平作鬥爭,確保人人過上體面的生活,他們居住和賴以生存的土地得到公平的分配。其核心思想是:土地原本屬於天主,它只是交由人類託管(參創一28 — 29 )。

因此,沒有人可以聲稱土地歸自己獨有,而製造不公平的情況。今天我們可以再三省思這個問題。每個人心裡想想自己是否擁有太多,為何不把它們讓給那些一無所有的人呢?願聖神啟發你們每個人,讓出一成,或者五成。

到了禧年,先前變窮的將重獲生活所需,先前變富的將歸還從窮人那裡索取的財物,其結果將是一個基於公平與團結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自由、土地和金錢成了人人共享的財富,而非只屬於少數人, 就如現在發生的那樣。如果我沒記錯─ 數據我不能肯定,或多或少─世上八成的財富掌握在二成的人手中。禧年意在讓人悔改,使我們的心變得更加寬廣、更加慷慨、更相稱於天主子女的身份、更加友愛。我說這話意指我們的救恩史。我要對你們說:如果禧年沒有觸及錢袋,那將不是真正的禧年。

你們明白嗎?這是《聖經》所說的, 不是我這個教宗發明的!其結果我已經說過,將是一個基於公平與團結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自由、土地和金錢成了人人共享,而非少數人獨享的財富。實際上,禧年的作用在於幫助子民透過互相幫助來活出具體的兄弟情誼。我們可以說,《聖經》中的禧年是「慈悲的禧年」,因為它在推心置腹地尋求貧困弟兄的益處。

《聖經》中還有其他管理天主子民生活的制度與法律也出於同樣的目的:讓子民能藉著人與人的慈悲而體驗到上主的慈悲。在這些法規中,我們看到有些訓示今天依然適用,引人深思。例如,聖經法律規定將「什一之物」分給管理聖殿事務而不擁有田產的肋未人,以及窮人、孤兒和寡婦(參申十四22 — 29 )。換句話說,法律要求把田產收成或其他營生所得的十分之一,分給那些無依無靠的人和有需要的人,從而促進子民內部的相對公平,因為在子民中人人應當以弟兄相待。

此外, 還有關於「初果」的法律。甚麼是初果?即田產的初熟之物,這一最寶貴的部份應該與沒有田產的肋未人和外方人分享(參申十八4—5;二十六1— 11 ),好使土地對他們而言也是營養與生活的泉源。上主說:「地是我的,你們為我只是旅客或住客」(肋二十五23 )。我們都是上主的住客,期待著天上的家鄉(參希十一13 — 16 ;伯前二11 ),蒙召把款待我們的世界變得更適宜居住和人性化。誰若把「初果」捐給有困難的人,他將是最幸運的人。初果不只限於土地的收成,也包括其他任何形式的勞動成果、工資、儲蓄利息, 以及人們擁有卻經常浪費的事物。(獻什一)也發生在今天!教宗賑濟所收到許多捐款信件,金額或多或少,信上寫著:「這是我工資的一部份,用以幫助他人」。幫助他人,向慈善機構、醫院或安老院捐款是好事。此外,什一之物也應該分給外方人,即那些外國人或過路人;因為耶穌就曾客居埃及。

關於這一點,《聖經》強烈呼籲人要慷慨回應借款的請求,不要狹隘算計,不索求高額利息:「如果你的兄弟貧窮,無力向你還債,你應像待外方人一樣或旅客一樣扶持他,叫他能與你一起生活。不應向他索取利息或重利,但應敬畏你的天主,讓他與你一起生活,如你的兄弟。借給他銀錢,不可取利息;借給他糧食,不可索重利。」(肋二十五35 — 37 )這些教導始終具有現實意義。有多少家庭走在這條路上,成了高利貸的受害者!請大家祈禱,願上主在這禧年中消除我們每個人心中想要擁有更多、索取重利的慾望。願我們重新成為慷慨與大度之人。有多少放高利貸的情況,我們不得已目睹;有多少苦難與煩惱,令萬家遭殃!很多時候,人們在絕望中自尋短見,因為他們已走投無路,沒了希望,得不到援助之手,只看到有人來伸手要他們支付利息。放高利貸是一條重罪,是在天主面前被控訴的罪行。相反地,上主許諾將賜福那些伸手慷慨解囊的人(參申十五10 )。祂將賜予你雙倍的賞報,或許不是金錢,而是別的東西,但上主必將賜予你雙倍的賞報。

親愛的弟兄姐妹,聖經的信息十分明確:勇於大方分享,這就是慈悲!如果我們想要得到天主的慈悲,我們就必須從慈悲做起:在同胞之間,在家庭之間,在民族之間,在大陸之間實踐慈悲的精神。促成一塊沒有窮人的福地,意味著建設一個沒有歧視、以團結為基礎的社會。團結要求我們分享彼此的擁有,按照友愛和公正原則重新分配資源。謝謝!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