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年話天主的慈悲
(一)慈悲如此開始
「萬福!充滿恩寵者,上主與你同在!」(路一28 )
隨著天使一聲問候,慈悲喜年的鐘聲敲響了。試問,還有哪句話比這句更能表達上主的慈悲呢?比這句話更能溫暖人心呢?
慈悲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慈悲是有血有肉,可以觸摸到的真實。這真實的慈悲,在加里肋亞一座名叫納匝肋的城、一位名叫瑪利亞的童貞女那裡實現了。「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我們見了祂的光榮,正如父獨生者的光榮,滿溢恩寵和真理。」(若一14 )
為此,「聖言成了血肉」也可以如此表達:「慈悲成了血肉」。
這位陪伴以色列子民走過風雨的天主,終於以血肉的形式出現了!試問,世界上還有甚麼喜訊比這更感人,還有甚麼事件比這更重大的呢?
這也難怪我們的教宗方濟各選擇聖母無染原罪節日,作為慈悲喜年的開幕日。
(二)慈悲因為害怕而展開
人很容易害怕, 人也一直生活在對公義的恐懼中。罪惡的重擔將人們關閉在恐懼的房屋內,復活的耶穌來了,站在中間對他們說: 「願你們平安!」(若二十19 )這句話,同天使對瑪利亞說的「不要害怕」休戚相關。
瑪利亞是整個人類的代表;她將整個人類的害怕毫無掩飾地呈現在天主面前。
聖母還沒有說話,天主的使者就主動說:「瑪利亞,不要害怕, 因為你在天主前獲得了寵幸。看, 你將懷孕生子,並要給祂起名叫耶穌。」(路一30 — 31 )慈悲從來都是主動的,也只有主動的愛才算是慈悲的愛。因此,我們說慈悲不是勉強的,也不是被迫無奈的,而是甘心情願地愛。這種甘心情願的慈悲之愛,就是天使口中的聖言─ 主耶穌,那要誕生在瑪利亞懷中的天主子。
故此,聖誕節是慈悲的節日。耶穌誕生是最大的慈悲行動的第一步。
(三)慈悲在我們中間感動
耶穌所行的慈悲,不是言語, 不是方式上的,而是血肉的,在我們內發生了。這是我們看福音時應該注意的:很多人看不懂福音,是因為總是在文字語句,文學形式上打轉。他們不知道福音就是生活的耶穌、有血有肉的耶穌、慈悲的耶穌「站在我們中間」、「生活在我們中間」、祂的慈悲甚至實行在我們洗禮之前。這是昔日宗徒們所經驗到的耶穌:他們看到的不是文字,而是真人;不是形式,而是慈悲精神。因為文字使人死,精神使人活。
其實,我們感動是因為耶穌。假如沒有耶穌而只有文字,文字則變成了道德說教,或與人爭辯時的武器。而有些教友記不住文字,卻記住了耶穌;不記得聖經章節,卻被耶穌深深感動。這感動才是生活的耶穌所帶來的安慰和慈悲。這樣的慈悲是很多經師都從來沒有過的。
我常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我們的中國主保大聖若瑟和母親聖母瑪利亞,未必能夠將聖經全部背過, 對聖經的理解也遠不如經師。但是,他們卻經驗了聖言成了血肉, 被天主的慈悲所感動,而司祭和經師卻視而不見。
這使我想起我非常尊敬的霍神父(正定教區),他的講道有一種慈悲的安慰,和有一種將慈悲的耶穌在我們心中喚醒的力量。家鄉的人都有如此的經驗:不太聽得懂他的土話,可是就是願意聽、喜歡聽。只要是他講,就有一種安慰、慈悲、平安和喜樂發出。我想主耶穌對當時的人也是如此吧。
親愛的弟兄姊妹,讓我們敞開心扉,讓慈悲的耶穌進入;謙卑地臣服於祂慈悲的計劃;讓我們有機會被祂的慈悲感動,生活在天父的慈悲喜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