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一筆糊塗賬

期數
3759
刊登日期
2016.03.04
作者
楊志強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3 月 06 日

現代人最大的悲哀,是沉溺於流行的道聽塗說,把愛、性、生殖和婚姻這四種有所關聯而又有所不同的東西混淆。人本來自大自然,有自然慾望也很正常。但人總有所抉擇,可創造自己喜歡的環境,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可有所為也有所不為,而這反應無不源自文化並非出自本能。人的交配和生殖縱然有關,卻可完全脫節,且在所有生物中,只有人會穿衣服,得體的裝扮會使人更美更性感,美好的氛圍有助異性好感,這是任何動物都不會有的求偶舉止。人打從自覺是人開始,便刻意與動物劃清界線,性禁忌也由此而來,首先把性關係限制在血親之外。為甚麽全世界任何種族都有這禁忌?流行說法是出於優生學考慮,但這說法在十五世紀前從沒人提過,除非原始人都精通近代才有的遺傳學,否則便是天方夜譚。如今的人類學家大多相信,這是伴隨著外婚制出現的禁忌,是為糾合更多血緣群體以對抗外敵的最雛型的社會聯結。是故從一開始,人首先是社會性的動物,文化的動物。而歷代婚姻制度也甚少與情愛扯上關係。即使是現代,有多少披上婚紗的人沒計量過感情之外的現實條件?婚姻自古為個人、家庭和社會都為維持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井然有序而設。我們尊重婚姻,是因為尊重既有的社會秩序。但強把每段婚姻都說成純粹愛情的結果,並且以世俗對情愛的夢想來一一評估,不過是以早已給流行文化唱爛了的情情愛愛的陳詞濫調給現代日趨支離破碎的婚姻開藥方,豈不愈說愈糊塗,愈描也愈黑?

造成上世紀性開放潮流影響力最大的兩個人物,前有佛洛伊德,後有金賽,他們最大的失誤,是把人當作生物學意義的動物來研究。在佛洛伊德的時代,把所有心智問題都來一番生物學意義的考察,是這老人家急於要讓心理學躋身「科學」而誤踏的心智誤區,早期佛氏把愛歸於性,把人類的所有生命原動力都歸於原欲,在晚年也有所察覺和糾正。金賽本是研究大黃蜂的動物行為學家,他用生物學的方法去考量美國人的性行為,作為社會統計當然很符合真實原則,但多數人曾私下做的,未必就是好的選擇,人其實是可以取法乎上的。文明的進程,並不是取決於某地大多數人當時怎麽想怎麽做,全世界人便得這樣想這樣做。反而取決於當大多數人還不知所謂時,走在最前頭的人怎麼想怎麽做。西方文明在男女關係上的重要建樹,一為締結婚約的雙方都相信彼此是平等的,並且信守忠於對方的承諾。那是紀元初斯多噶哲人的好些道德主張成為社會風氣,令羅馬人因尊重自己的公民身份而珍惜自己的榮譽感的結果。另一建樹是尊重女性及崇尚與肉慾分離的情愛,風氣則和中世紀的騎士精神及當時盛行的聖母崇拜風潮分不開。這些至今還有無限影響力的精神層面的東西,都不是靠少數服從多數來推行的。(「談情說愛」之三)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