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貧困中燃點希望
期數
3759
刊登日期
2016.03.04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3 月 06 日
一位六十歲的男士,生意失敗,無錢、無樓、妻離子散,哭著對社工訴說沒有生存的意義,只想社工幫他作些身後安排。社工面對站在生死邊緣的他,戰戰兢兢地聆聽他難於啟齒的羞愧、無望及無助感,社工以摯誠的心感受他所經歷的痛苦。男士漸漸感到身邊有人陪伴和支持,那種孤單無助感開始減少,漸漸感到有能量去面對眼前的困境,重組自己的人生,作出計劃,希望慢慢地燃點起來。自此,這位男士與本中心建立了良好關係,兩年來從失落的受助人轉身為積極的義工,生命再次有意義起來。
為貧困人士燃點希望,說易不易、說難亦真有難的時間。有些人獲得一些物質援助,從無到有,解決燃眉之急,便會感到滿足。若同時感受到助人者╱社工親切關懷的態度,便會覺得人間有情, 生活會重燃希望。
可惜近年租金飛漲,租住板間房的低收入人士,要承擔昂貴的租金,便可能饔餮不繼,每天都有人想快些上公屋。而社工進行家訪時,眼見窮困的家庭,居住環境惡劣,小孩子的活動空間就只是在雙層床上,沒有廚房煮食,在擠迫的環境中,家人衝突時有發生,令人情緒低落。作為社工,深知他們的需要都很真實,而最直接的解決辦法就是廉價的租住房屋。可是,在緊絀的公屋供應情況下,大家都束手無策。面對著有需要人士的苦苦哀求,或是埋怨社工沒有同情心,幫不到他們,我們亦同樣地感到沮喪。
在輔導過程中,面對人們生活中重重的困難,我們體會到最難受的是那份無助感,孤立無援是會消磨人的意志。我們會鼓勵受助人開放自己,放低不必要的面子和羞恥感,讓身邊人或社工陪伴他們渡過難關。另外亦會提醒受助人避免指責其他人或埋怨環境迫人,這種怨憤讓人失卻自我反省的能力。固執地認為只有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會將人推入鬱結的深淵,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唯有承擔一己的責任,才能找到出路和作出改變。
明愛家庭服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