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代人】我的「無記」和你的「毛記」

期數
3760
刊登日期
2016.03.11
作者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3 月 13 日

活在二○一六年的今天,公教報是我唯一仍會看印刷版的報紙。已有三、四年再沒有看報「紙」了。睇新聞,可以睇主流傳媒的網上版、網媒,甚至是臉書。

繼續看公教報的原因很大程度是為支持教會和她的媒體。而我相信這也會是其他讀者繼續買和睇公教報的原因。

不少青年說在公教報賣廣告無用,因為青年都不看公教報。賣廣告或寫文章,都只有上一代看到。這說法某程度上反映了別花時間在傳統媒體上,亦反映了他們放棄了認識「上一代」和被「上一代」了解的機會。

然而,我們卻認為這時候,我們更需要空間為「一代人」和另「一代人」建立更多互相了解的橋樑。

年初一在旺角發生的一場「騷動」,再一次吸引了全城討論回歸以來的一代人。那關注的程度,直迫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的確,不少人說二○一二年的反國教運動、二○一四年的雨傘運動及至二○一六年剛發生的事件,都令社會撕裂。這撕裂是因為想法不同、行徑不同嗎?還是因為習慣了不去了解對方,而形成的偏見?

當「上一代」仍然慣性看「無記」(無線電視),而「下一代」只看「毛記」(毛記電視,一間戲謔社會政治事件的網路電視台),這兩代人便再無交流了,且繼續建立起南轅北轍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直到毛記電視的「分獎典禮」在傳統的電視頻度播出,才突然令一代人觀看到另一代人的世界。

當然,網絡上也有文章分析指「毛記效應」其實只在七十或八十後的一群。至於九十後和千禧代,因為沒有八九十年代的文化洗禮,其實也不太熱衷於毛記。青年都可以再分成幾個世代。

教宗方濟各上任以來不斷提醒我們︰和平需要對話。因此,青委邀請了一群現任或曾經積極參與青年工作的青年領袖或牧民工作者執筆,分享他們對時下青年的觀察。藉此專欄與教友分享現今青年的處境、想法和挑戰,拉近一代人和另一代人的距離,促進各年代朋友的交流。

各個年代有著不同的時代背景,從而發展出該時代獨有的文化和故事。惟有透過分享彼此的生活,才能讓團體內的弟兄姊妹彼此了解,減少偏見,邁向團結。

最後,我們想︰多謝天主、多謝青委之友,讓這個專欄能順利出現。

#多謝天主 #公教報 #這一代人 #青委之友

 

  • 作者為青年牧民幹事「這一代人」乃青委之友專欄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