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生‧活】寬恕及付出

期數
3760
刊登日期
2016.03.11
作者
沈茂光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3 月 13 日

這兩年香港社會發生了很多事,面對社會上種種的不公義,基督徒有甚麼角色? 

有些人誤解, 以為神父應該「拿槍去打仗」,而這就是拉丁美洲解放神學的主張!我在神學證書課程裡讀過基督學,對解放神學有了更正確的認識。解放神學於梵二之前已開始發展了,而梵二的《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成了日後支持解放神學的官方文件。在六、七十年代的拉丁美洲,政權保障統治階級的既得利益,人們卻默默地接受,使壓榨合理化。拉丁美洲的神學家認為必須與窮人和受壓迫者站在一起,在拉美的多元文化中推動基督信仰的正確價值觀,以行動來對抗壓榨人民的各式結構。不過,有一點我們必須留意:雖然他們重視實踐,卻無意以政治性的解救,來取代天主的救恩。(參考神學論集第六十七期《拉丁美洲解放神學的兩個階段》) 

來自南美洲的教宗方濟各,也經常要求我們,離開自己的安樂窩,與窮人、病人、受壓迫的人、在社會邊緣的人站在一起,讓饑者食、渴者飲、裸者衣。在二○一六年世界和平日文告,教宗呼籲我們團結一致,學習寬恕及付出, 去幫助有需要的社群。

有些人會疑惑, 寬恕是否取代了公義,是否表示:不須為罪過負責任?不!罪被寬恕,不等於甚麼也沒發生過。正是因為我們犯了罪,天主才寬恕我們,我們不應忘記。教宗本篤十六世於《在希望中得救》說:「恩寵並不取消正義, 不會把錯的變為正確的。」《慈悲面容》詔書也告訴我們,任何人犯錯都必須付上代價,但這只是悔改的起步,而不是終點。天主以祂的慈悲和寬恕,來超越正義。

在蕩子回頭的故事, 慈父迎接蕩子的時候,正因為他清楚蕩子的過錯,才有「死而復生,失而復得」(路十五24 )的喜樂。主耶穌憐憫淫婦,吩咐她不要再犯罪,也表示了祂沒有抹掉淫婦之前所犯的罪過。(參若八11 ) 

抹掉了就沒有真正的寬恕。過去的不公義,我們不應忘記,也不需要忘記。但首先要寬恕,才能一起付出,為大眾的公益而努力。

 

 

• 本文作者為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神學普及╲證書課程」的學生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