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生回饋母校扶掖後學

刊登日期
2014.11.07

(本報訊)學校是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場境,不少學生畢業後仍情繫母校,在不同方面扶助後學。

香港華仁書院及九龍華仁書院本年分別慶祝創立九十五周年及九十周年,兩校舊生歷年來致力協助學校發展。

九華舊生、「華仁一家基金會」總幹事方永康早前指出,舊生參與校務,除有助加強學校的教學資源外,亦可向學生帶出傳承的精神。

「好些舊生在學時曾受師兄的幫助,長大後加以效法,出錢出力,回饋學校。」他說,過去一直有舊生回校主持講座、為有需要的學生補習,更曾有舊生為清貧學生提供海外升學的學費及生活費。

華仁一家基金會(由一九六九年及七〇年畢業生創立)致力改善本地教育質素,特別顧念華仁兩校的發展。

六年前兩校推行小班教學,基金會每年撥款九百萬港元支持。

 

 

華仁一家:凝聚校友貢獻

方永康指出,舊生除協助母校的學術發展外,亦可協助培育在讀生的成長,「舊生認同耶穌會的辦學理念,可延續學校的辦學精神;舊生又把本身的經驗與學生分享,讓學生受惠。」

另一學校、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的舊生會亦出力照顧後學,例如舉行職業導向講座及模擬大學面試等活動,讓學生在規劃人生時得到妥善的準備。

 

 

彩天校友:與學弟分享經驗

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的生涯規劃組負責教師張金成對本報說,舊生事業有成回饋學校,例如設獎學金支持成績優異的學生,或應邀擔任參與校內的活動或典禮嘉賓,藉此向學生分享個人成就、人生經歷等。

七年前,有舊生與校方合作,定期為準畢業生舉行大學模擬面試,兩年前擴展至中四及中五級學生,由舊生會幹事提供職業導向講座,與學生分享不同行業的情況。

張金成說,從事不同行業的校友回校談工作苦樂,「學生接受校友照顧,能提升彼此間的感情,感覺有如家人,亦影響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

大學教授、瑪利諾修院學校舊生朱益宜十月十日指出,舊生參與母校活動,與學生及分享在學時的點滴,能有效傳承學校的辦學理念,延續學校的傳統。

朱益宜教授說:「不少舊生銘記在學校時得到神父或修女的教導,即使是非教徒,也願意以個人專長去回饋學校。」

她認為,理想的舊生會,應包括不同年代的畢業生,讓這精神延續下去。(詠)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