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通識】焦點追擊

期數
3761
刊登日期
2016.03.18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3 月 20 日

 ※   本片適用於新高中通識教育科以下單元
      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二○○一年夏天,波士頓環球報的「焦點新聞組」根據一篇關於當地神父被指控過往三十年間性侵犯多名兒童的報導展開調查。雖然明知作出針對天主教會的調查和報導將會導致嚴重後果,但焦點新聞的編輯、記者以及調查員都不遺餘力地追訪。他們訪問了兒時曾被神父性侵犯的受害人,並向法院要求解封一些保密的法庭紀錄,竟然發現教會刻意包庇及縱容的神父竟超過七十名,情況比想像中更有恃無恐及令人髮指!即使受到教會人員甚至主教的阻撓,波士頓環球報依然不畏強權,並於二○○二年一月刊登調查報導,揭開驚天醜聞,更引發全球二百多個城市陸續展開相關調查及揭發教會性侵事件。

在社會上,似乎有很多既得利益者為了繼續享有崇高的地位、權勢,不令整個制度崩潰,而自私地隱瞞罪行。經常聽到政府、不同傳媒機構作自我審查、自我滅聲,哪公義何在?傳媒就是要報導事實,在正義與愛德下工作,片中的波士頓一眾傳媒工作者是值得表揚的。他們不畏強權,不理教會高層、富貴教友的阻撓也敢於報導真相,令受害人沉冤得雪之餘,更可迫令教會面對,以防止有更多人受害。

過往所見,市民大眾似乎是在事件涉及刑事,鬧上法庭,被傳媒報導,才知事態嚴重。就如電影所言,有多少神職在犯事後被停職、被休假、被調任,而往往不被教友或社區人士知曉。若該等人員期間再度涉及性侵,教會的包庇行為只會令更多人受害。是否教會權力可以這樣大,包庇神職犯下刑事罪行後,還可逍遙法外?還要協助他們調任他處,重新建立地位,之前的所作所為可不了了之?這明顯與耶穌所教導的背道而馳。

電影中有人要求編輯不要報導事件,因為很多人需要教會,教會崩潰,或許後果會更嚴重。事實上這已過了底線。記得電影中有校友拒絕協助提供資料,編輯反問他們「如果自己是受害人又如何?我們只是好彩才不被侵犯。」是否事不關己,就可以當沒事發生,平平安安上教堂?

最近在澳洲,再有神父被揭發於七十年代性侵犯兒童,梵蒂岡經濟秘書處處長、澳洲悉尼榮休總主教佩爾樞機二月二十八日在意大利透過視像通話說:「教會犯了重大的錯誤,但已努力去糾正。」

宗座保護兒童委員會主席奧馬利樞機亦已於二月十五日發聲明引述教宗方濟各指出,教會不能再隱瞞性侵犯兒童的案件與罪責,並促請教會上下盡力保護兒童。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是愛護他們、栽培他們,可不是侵犯他們!

 

問題研習:

  1. 假如你知道你尊敬的人犯罪,你會如何處理?你會為他隱瞞,還是告發他?為甚麼?
  2. 兒童被他們信任的人(如:親人、老師)侵犯的報導也時有所聞,你認為最有效避免兒童遭受性侵犯的方法是甚麼?是性教育嗎?香港的性教育足夠嗎?有甚麼需要改善的地方?
  3. 你覺得本地教會有足夠措施保護兒童嗎?試分享說明之。

其他參考資料

  • 《天主教教理》: 聖秩聖事1 5 3 6 -1 6 0 0 ; 社會傳播媒體的使用2 4 9 3 -1903;第六誡2331-2400
  • 公教報第3759期 p.24「教廷樞機談性侵犯問題,曾犯錯誤,當努力糾正」 http://kkp.org.hk/node/10504
  • 護苗基金 h t t p://w w w.e c s a f.o r g.h k/Chinese/index.php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