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要理講授

期數
3762
刊登日期
2016.03.25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3 月 27 日

 

為何有如此多的苦難要臨到無辜的大人與孩童身上呢?⋯⋯ 我很希望聽到和看到各國及執政人士敞開心靈,開放國門的消息!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三月十六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教宗的要理講授圍繞《耶肋米亞先知書》關於以色列流亡子民返回故鄉、苦盡甘來的「安慰之書」展開,闡明慈悲與安慰的關係。以下是教宗方濟各要理講授的全文:

親愛的弟兄姊妹,早安! 

《耶肋米亞先知書》第三十章和三十一章被稱為「安慰之書」,因為其中記述的天主慈悲彰顯了它全部的安慰大能,為憂苦之心敞開希望之門。今天我們也願意聆聽這段安慰的信息。

耶肋米亞向流亡他鄉的以色列子民說話,預報他們將返回祖國。這種回歸象徵著天主父無止境的愛,祂不遺棄祂的子女,反而照顧他們,拯救他們。流亡對以色列人而言是一種痛苦經歷,他們的信仰搖搖欲墜,因為他們在異鄉沒有聖殿、不再朝拜,他們自從目睹祖國淪陷後,就很難繼續相信上主是良善的。這令我想到鄰近的阿爾巴尼亞在歷經諸多迫害與破壞之後重新獲得了尊嚴與信仰。以色列人在流亡時就遭受了這樣的痛苦。

我們有時候也生活在流亡中,孤單、苦難和死亡讓我們覺得自己被天主所遺棄。我們經常聽到有人這樣說:「天主忘記了我。」這些人感到痛苦和被遺棄。可是,我們有多少兄弟姊妹此時正處在一種實際和悲慘的流亡狀況,他們遠離祖國, 眼裡仍然是家園倒塌的瓦礫,心中充滿恐懼,常常因失去親人而悲傷!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會問:「天主在哪裡?」為何有如此多的苦難要臨到無辜的大人與孩童身上呢?當他們設法進入某些別的地方, 門就向他們關閉了。他們停留在邊境上, 因為許多門戶和許多心靈都關閉了。今天,這些移民飢寒交迫,被關在門外進不去,得不到接納。我很希望聽到和看到各國及執政人士敞開心靈,開放國門的消息! 

耶肋米亞先知為我們提供了第一個答案。以色列人民將再次目睹故土,得享上主的慈悲。這是安慰的大好消息: 天主沒有離棄我們,即使在今天的悲慘情況下,祂也與我們同在。天主臨近仰賴祂的人,為他們施展救恩的偉大工程。我們不可失望,卻應繼續不斷地堅信善必定戰勝惡,上主定會擦乾每個人的眼淚,解除我們的一切恐懼。因此,耶肋米亞先知以他的聲音宣報天主對祂子民的愛說:「我永遠愛妳, 因此我對妳一直忠信; 我要再修建妳, 而妳必再建立起來;以色列妳這處女呀,妳必再帶上妳的小鼓,出來歡樂歌舞」(耶三十一3—4)。

上主是忠信的,祂絕不令人失望。天主的愛是永無止境的愛,甚至連罪惡都不能阻止它;多虧了天主,人心才充滿喜悅和安慰。

先知向這些即將返回耶路撒冷的人描繪了他們重歸祖國後將享有的安慰美夢: 「他們將要前來,在熙雍山巔歡呼,湧向上主的美物,飽享穀、麥、酒、油,小牛小羊;他們的心靈要好像受灌溉的田園, 再也不感憔悴。」(三十一12 ) 

流亡者在喜悅與安慰中回到熙雍,登上聖山來到天主的聖殿前,如此一來,他們就能再次向那拯救他們的上主獻上讚歌與祈禱。這種回歸耶路撒冷、重享上主美物的圖像在文字上可以用「湧動、流淌」的動詞來形容。子民處在一種似非而是的運動中,好似一條齊岸的河流向熙雍山湧動,向山頂流淌。這幅不切實際的畫面意在表明上主的慈悲何其偉大! 

子民不得不放棄的土地,成了敵人的戰利品,成了荒地。現在,它將恢復生機,再次開花結果。流亡者本身也猶如一個被灌溉的花園、一塊肥沃的土地。以色列被她的主人帶回祖國後,將參與生命戰勝死亡、福樂戰勝災禍的勝利。

就這樣,子民得到了天主的激勵與安慰。安慰這個詞是多麼的重要啊!這些重歸故里的人從那白白灌溉他們的泉水中領受生命。

於是,先知以天主的名字宣告圓滿的喜樂說:「我將使他們的悲哀變成喜樂, 使他們由自己的憂苦中獲得安慰歡樂」(三十一13 )。

《聖詠》告訴我們,當他們回到故鄉後,他們的嘴角將充滿微笑;這真是大快人心啊!上主願意賜給我們每個人恩寵, 以及祂那令人悔改與修和的寬恕。

 

耶肋米亞先知向我們宣報,把流亡者的回歸描繪為安慰悔改之心的偉大標記。主耶穌則圓滿成就了先知的這個信息。從流亡之地真正和徹底回歸,那道在信德黑夜過後令人感到欣慰的光芒,正是藉著主基督的復活而實現的。基督的復活是體嚐天主完美及決定性的愛,那賜予喜樂、平安及永生的慈悲大愛。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