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預防流感

期數
3762
刊登日期
2016.03.25
作者
黃宗顯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3 月 27 日

正值流行性感冒高峰期,香港患上流感的人數愈來愈高,因流感而死亡的人數也不少,公立醫院的急症室求診人數不勝負荷,內科病房的使用率更是長期超越百分之百,私營醫生的求診人數也是年度高峰期,到了這地步,傳媒大肆報導,大家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

筆者最近患上流感,出現發燒、喉嚨痛、咳嗽有痰、失聲、肌肉酸痛、全身乏力,因為睡覺時不停咳嗽,所以嚴重影響睡眠質素,跟以往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相比,徵狀比較嚴重和持久,病倒超過一星期,徵狀才開始減輕,但喉嚨和氣管仍然敏感,也有不少痰分泌,所以容易咳嗽。加上帶病仍戴著口罩上班,工作時不停說話,身體沒有充分的休息,所以病情未能完全康復。

帶着流感病毒的我,已經盡量避免前往人煙稠密的地方,要做個有公德的人,不想在公眾場所撒播病毒,以免別人受到感染。但是,有些日常生活是不能避免,我只好一離家便戴著口罩。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發現近來咳嗽的人多了,但環顧四周, 很少人戴上口罩,就是有些人咳嗽時,也不掩着口鼻,也見過有人不停流鼻水,可能因為沒有帶備紙巾,所以徒手抹鼻水,以後那手又握着車上扶手, 情況令人側目。這些行為,反映了不少人在個人衛生方面的水平較差。患上上呼吸道感染的人,應該戴上口罩,不應自私,不要影響別人。沒有患病的人,在流感高峰期時去人口擠迫的地方,也應考慮戴上口罩,以保護自己,也應保護家人。

小時候,在街上容易見到有人隨地吐痰的情境,隨着社會的進步,這種行為已經愈來愈少機會見到,但卻沒有完全消失。我偶爾見到有些國內遊客隨地吐痰,可能他們沒有受過太多教育,也不太了解香港的規則。除了遊客外,其實也不時見到香港人隨地吐痰,他們只會在本地樹立一個不良榜樣,有些人見到以為沒有問題,便跟着做。隨地吐痰使衛生環境變差,假如吐痰者是患者,有機會增加流感感染的人數。目前,隨地吐痰的人被檢控後,最高可被罰款港幣五千元,這包括直接向垃圾箱或地上渠口吐痰。其實,隨地吐痰只是數秒間的事情,我曾在街上目睹的所有個案,沒有案主受到檢控。建議政府應該檢討是否執法不力,檢討除了罰款外,可否請隨地吐痰的人清理自己的痰及弄污的地方,相信這是一種有效的行為糾正方法。

以上的兩個建議,一直以來都有人提及,但仍然有人咳嗽不掩口不戴口罩,仍然有人隨地吐痰, 這是公民教育的問題,也是大家對公共衞生問題的警覺偏差。醫護人員的能力有限,很難做到徹底預防流感的發生,預防的事情,是需要全民的努力。

 

作者電郵:[email protected]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