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錢論道】我的塔冷通

期數
3762
刊登日期
2016.03.25
作者
耶菲特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3 月 27 日

經商俗稱「做買賣」。不管是貿易性或生產性業務,傳統上都要利用資金先購買商品或原材料,再通過生產和生意手段來滿足消費者,才能取回資金和利潤。昔日缺乏資金,只能求助於親戚鄰里;由於鄉鎮地方不大,往往彼此認識,對方的人品能力,家庭背景都了解,於是族群間相互幫助,形成了浙商、晉商、粵商等團體稱號。今天也在不同城市中,出現民間借貸的現象,即使缺乏法規的保障,憑着「牙齒當金使」的信用,解決很多資金上的困局。

然而商業社會中,在眾多不認識的人之間進行商業活動,文件簽署已經代替牙齒了。借貸放債為了賺取利息, 考慮重點還是對方的還款能力與意願;過於為了利益而冒著本錢都無法回收的風險是大忌。傳統智慧考慮借款者的5個C:性格(C h a r a c t e r)判定對方是否騙子;能力(Capacity)是評估其賺錢能力,若對方欠缺謀生方法, 想還債也恐怕是有心無力;每次借款目的, 也因應對方出資比例(Capital)的多少,影響某行為的積極性;若果有抵押物(Collateral) 則本金的安全風險更有保障;最後是大環境(Condition)的影響,所謂「太平盛世借錢易,兵荒馬亂求助難」。不論是樓宇按揭貸款、商業項目貸款,還是投資槓桿(孖展)貸款,這些都是決定的因素。

借貸的金額越高,需要的抵押物便越多。相反在申請私人貸款或是信用卡時, 「磚頭」的要求相對不是那麼重要。在賣身三寶中,收入證明顯示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在將來的每一個月都有薪金進帳, 是銀行放債的決定因素。令他們放心的, 不是我們今天有多少磚頭作為抵押品,而是因着我們的智慧、勞力和時間形成的工作能力,在將來所換取源源不斷的收入。

很多人抱怨不能成就大事,因為缺乏了資金和機會。天主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祂給了我們每一個人資金、機會和自由。耶穌的塔冷通比喻中,主人分別把不同數量的塔冷通交給他的僕人;兩位靈活的僕人利用它多賺了一倍,而另一位僕人只把它埋藏在地下,也不交給錢莊利用時間好賺取一點利息,最後僕人被丟棄在外邊黑暗中(瑪二十五14 — 30 )。

塔冷通(Talanton)是重量的單位,在耶穌時代通常表示為「銀子塔冷通」,相當於三十四公斤的重量;英文聖經把它翻譯成「Talent」,意思是「才能」。在我們出生的時候,天主安排了父母提供關愛和照料幫助我們成長,給予腦細胞好讓我們學習和思考來培育智慧,也賞賜了一天的二十四小時給每一個人。關鍵在於人生的每一個階段中,有沒有好好的利用天主賞賜的塔冷通資金和時間多賺一些利潤;比喻中耶穌也表示我們所賺取的塔冷通,天主是不會拿走的,反而再倒賞給我們。

現今很多人對財富的看法, 只著眼於金錢數值上的多少,而忽略了這世間有很多美好事物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就好像銀行不只會參考看得見的磚頭,也會考慮借款人潛在的能力。明智的財富觀念不單是看重摸得到數得清的物件,也要放眼在失去了難於找回的智慧和體驗。留得青山在,哪怕沒柴燒。金錢是工具還是主人,在乎我們對於塔冷通的理解和運用。

網上流傳一段關於金錢購買力的話, 值得思考: 

「錢可以買到房子,卻買不到家;
錢可以買到睡床,卻買不到安眠;
錢可以買到鐘錶,卻買不到時間; 
錢可以買到書刊,卻買不到知識; 
錢可以買到食物,卻買不到胃口; 
錢可以買到地位,卻買不到尊敬; 
錢可以買到血液,卻買不到生命; 
錢可以買到關係,卻買不到友誼; 
錢可以買到快樂,卻買不到幸福; 
錢可以買到保險,卻買不到平安。」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