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的真諦:
期數
3762
刊登日期
2016.03.25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3 月 27 日
筆者在五年前為公教報撰寫「輔導的真諦」, 透過服務對象的感謝信體會輔導的意義。今年,筆者嘗試撰寫「輔導的真諦」—實習社工督導篇,靈感是來自一位由自己督導的實習社工。她在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實習後寫了一張感謝卡,內容令筆者體會到,督導老師與實習同學在歷程中的督導關係,對他╱她們輔導有需要的家庭起了很大的作用。
實習同學:「多謝你,你是一位非常好的督導老師,能夠遇上你是我及同學的幸運。你好厲害,知道同學的需要,不但照顧我們的成長,更不會令我們難受,很神奇。你明白實習社工所面對的限制,一直溫暖地明白及保護同學是我們能看到及感受到,使我從不安中找到安全感覺,謝謝你。」
當筆者看完這位同學真摯的分享後,真的很感動, 令我更深入體會到甚麼是「輔導」。其實,這位同學需要面對三個複雜的輔導個案,包括母親與成年子女的衝突、患抑鬱症的媽媽在管教女兒時的情緒起伏,及體弱多病的新移民婦女所面對的婆媳關係。在實習初期,她內心經歷很多焦慮,手足無措,很難吸收和消化所學的知識與技巧。筆者非常明白實習社工面對人生的苦難是何等的焦慮與恐懼,所以,作為督導除了教導同學輔導的理論知識、現場感應及處理手法外,更重要的是讓他╱她們體會及感受到輔導歷程中最重要的養分─與服務對象建立一份深度連結的關係。
筆者深信,若同學能在督導關係過程中感受到關愛,包括以同感同理的態度去聆聽他╱她們的需要、溫暖地指導及回應他╱她們的疑問與困惑,他╱她們就更能得到安全感。這親身經歷能幫助他╱她們體會服務對象在徬徨焦慮、無助無望的處境下,輔導社工和他╱她們同心同行的重要性。筆者喜歡提供輔導、輔導培訓, 和督導實習社工,是因為一個人的力量十分有限,但培育專業同工去輔導及幫助更多有需要的服務對象、重尋愛與希望更為重要!
•明愛家庭服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