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恐怖的描述
為何一位伊斯蘭教男子會在「香港融樂會」所舉辦的「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活動中,以「我是伊斯蘭教徒,但我不是恐怖份子」為題講述自己的故事呢?
曾幾何時,以伊斯蘭教徒為主的一些中東城市被視為富庶之地。可是,自從「伊斯蘭國」出現後,伊斯蘭教徒卻漸漸冠上了恐怖的污名,被形容為野蠻人。
因此,上述這位伊斯蘭教鄰舍、一位愛好和平、奉公守法的香港居民,發現自己常常遭受猜疑和恐懼。
二○ 一二年, 香港伊斯蘭教社群遊行到遮打花園,對電影《穆斯林的無知》表達不滿,因為該片把伊斯蘭教徒描繪為一批到處搶掠殺人的暴徒。當時,社會人士對集會深感疑慮,擔心會演變成暴力。可是,為甚麼百多年來一直與其他香港市民和平共處的社群,會受到這樣的猜疑呢?
最近幾個月, 媒體大肆報導恐怖襲擊事件,例如巴基斯坦大城市拉合爾在復活主日發生的爆炸;三月二十二日布魯塞爾機場和地鐵站發生的襲擊;還有在伊拉克的爆炸;黎巴嫩和許多不同的地方,甚至追溯至二○○一年紐約的九一一事件。
然而,我們這位香港朋友說,伊斯蘭教徒不是恐怖份子。他說的沒錯,不過,也許更確切的事實是,不是所有恐怖襲擊都跟伊斯蘭教徒有關。
「歐洲刑警組織」的統計數字顯示,二○一一至一四年之間,歐洲共發生七百四十六宗恐怖襲擊事件,其中只有八宗,即總數的百分之一,是由宗教引發的,而且行兇者並非全都是伊斯蘭教徒。
二○ 一三年發生一百五十二宗襲擊,其中兩宗的動機與宗教有關,其餘是由種族民族主義份子或者分離主義份子所引發的。
美國境內進行的《恐怖主義與對恐怖主義的回應之研究》紀錄了一九七○ 年與二○一二年之間所發生共二千四百宗恐怖襲擊,其中六十宗,即百分之二點五,由伊斯蘭教組織發動。
九成四襲擊都不是由伊斯蘭教徒所發動。
自二○○一年「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以來,美國境內發生十九萬宗兇殺案。與之比較,恐怖主義變成一個極小的危險,佔其中三十七宗死亡個案,更多人是因小童意外開槍而喪生。
一如謀殺, 恐怖主義是可怕的邪惡。圖片畫面中盡是它造成的重大破壞和令人發悚的傷害,加上媒體渲染煽情的手法,固然比起對個別被殺的連續報導,更震撼人心。
過去幾十年,人們給投射於伊斯蘭教徒身上的兩個特徵均不準確、帶有成見,而且對理解現實面貌毫無幫助。
當然,我們這位伊斯蘭教朋友並非恐怖份子,而且有理性的人也不會這樣想,社會卻迫使他作出如此澄清,人們實在應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