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火燃荊】網中魚 網中人
生命不在乎經歷多少起跌、只在乎在跌倒後能否再站起來! 我相信這不單是我個人的信念,也是不少人在生活上的堅持。但是,這個能讓人在跌倒後再次站起的背後動力,則未必相同。因為,有些人是相信自己的能力、有些人卻相信是天主的恩寵使他們能重新奮進!
在本主日的福音中, 若望描述了兩個事蹟,顯示了復活主與門徒的相遇:奇蹟性的捕魚、及主耶穌為門徒所準備的早餐。從兩個經驗中,門徒均明認主耶穌基督是主:「耶穌所愛的門徒便對伯多祿說: 『是主。』」(若廿一7)、「門徒中沒有人敢問他:『你是誰?』因為知道是主」(若廿一12 )。這些經驗發生在提庇黎雅海邊,也就是主耶穌增餅的地方:「耶穌拿起餅,祝謝後,分給坐下的人;對於魚也照樣作了」(若六11 )。這兩個經驗同樣是滿足了有需要的人!
從開始的敘述中,我們可以理解眾門徒的心情是處於失望之中。因此,伯多祿在困苦艱難中,惟有重操故業:「西滿伯多祿對他們說:『我去打魚。』他們回答:『我們同你一起去。』」( 若廿一3) 門徒在打魚的過程中,相信他們也是心不在焉!這也是可理解的;因為,他們所跟隨的導師已經死了,他們便如「無主之魂」!打魚也許是為他們空虛的心靈加點安慰罷了; 故此, 「那一夜甚麼也沒有捕到」( 若廿一3) 。同時, 他們打魚的時間是在黑夜,代表著他們與主耶穌的分離,正如主耶穌曾說: 「因為離了我,你們甚麼也不能作」(若十五5)。因此,他們也只有在主內才能滿全他們的使命! 作為基督徒,我們因主的眷顧而蒙受恩寵;若我們忘記了這份蒙恩的恩賜,而只著意於個人的能力,我們便會容易遠離了天主,且失去了對永生的渴望。因此,當我們面對困難及考驗時,我們便會陷於使人迷茫的黑暗中!然而,復活的主卻沒有使門徒們失望;祂以復活的光明為門徒驅逐黑暗。
當門徒在黑夜打魚回來, 全無收獲時,主耶穌在黎明的光輝中顯現給他們。雖然,門徒最初未能認出主耶穌; 但是,當門徒靠近岸邊時,祂向他們說:「孩子們,你們有些魚吃嗎? 」( 若廿一5) 正如在增餅奇蹟中,主耶穌不只滿足了群眾,且有剩餘;復活主在這裡也希望滿足門徒的不足,亦豐盈滿載!主耶穌指示門徒說:「向船右邊撒網,就會捕到。」(若廿一6)「他無論吩咐你們甚麼,你們就作甚麼。」(若二5),耶穌的母親所說的這話,使那婚宴滿溢恩寵;同樣,門徒因聽了主耶穌的說話而撒網,便得到豐盈的魚獲!其實,這並非只是物質上的滿足;這奇蹟的背後正表達著主耶穌給與門徒的使命!
當耶穌所愛的門徒向伯多祿表示「是主」時,伯多祿作了兩個舉動:穿衣及縱身跳入海裏。這兩個行為表達了伯多祿是多麼渴望見到主,他希望自己是第一位能見到主的人。伯多祿的行動也使我們反思自己與主的關係:我們有沒有這份如此火熱的渴望與主契合? 我們會否珍惜每一個能單獨與主相遇的機會?伯多祿這份熱切使他的生命改變了;我們會否有如同伯多祿所懷有的熱切,而得到生命的改變!
正因為伯多祿的熱情,藉著復活主的大能,使原先不可能的成為可能。因為他們曾不能拉上所捕的魚:「他們便撒下網去,因為魚太多,竟不能拉上網來。」(若廿一6)但藉著主耶穌的指示:「把你們剛纔打得的魚拿一些來!」(若廿一6),伯多祿便能拉上岸, 「網裏滿是大魚,共一百五十三條, 雖然這麼多, 網卻沒有破」(若廿一11 )。這裡指的一百五十三條,實在是指宗徒的普世傳教使命。如此,教會的傳教使命出現了曙光:門徒因著復活主的派遣,往普世傳揚福音,並藉福音的喜訊結出豐盛的果實。但是,若沒有主耶穌的祝福,他們的福傳工作將不會成功!因此,我們也應反思我們在教會內的服務: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工作、或是以主耶穌基督為中心的服務?若是以主耶穌為生活的中心,則我們的生活、行為,必定能回應復活主對我們的愛: 「主啊!一切你都知道,你曉得我愛你!」(若廿一17 )